|
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4 12:22:33
|
只看该作者
据央行网站公布的最新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就这一有点出乎市场预料的调整,笔者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现将主要内容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问]为什么央行要在这个时候上调准备金率?
[答]我想央行在释放出以下几个主要信息:首先,央行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主要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到开始重视目前影响这双重目标顺利实现的最大障碍——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严重的泡沫问题。虽然它还没有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明显上升,但是,房地产市场泡沫放大后的结果可能会带来要素市场价格强烈的反弹,进而发生全面的通胀,或者房地产泡沫自身的破灭会引起像日本那样深重漫长的通缩局面。不管哪一种可能性都会严重的破坏价格体系,进而吞噬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央行选择了能够有明显收缩流动性效果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这一政策工具在西方成熟国家看来是一剂猛药,而中国政府没有采取较为保守的加息政策,其中一个理由是因为中国经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还没有完成,效果可能并不像西方那么明显。
第二,之所以采取宏观调控的货币手段,替代以前单纯的局部调整的做法,比如,首付提高,营业税增加,损失拨备率上调等,是因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已经带来了中央政府想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运营成本。企业的工业立地成本、人才生存环境的恶化、甚至社会和谐的问题等,更为严重的是,企业所掌握的产业资本正在有意和无意地加快速度转化为金融资本。由于今天金融领域过高的投资收益率和积累的风险无法释放,造成整个经济在错误的价格信号下越走越远。迫不得已,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还没有形成“退市合力”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率先拿出收缩流动性的举措。
第三,目前支撑中国经济向上运行的力量还是政府的公共投资,只要这个主动力还在政府的掌握的手中,那么,准备金率的上调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是可控的。不至于像美国那样过分担心脆弱的市场受不了较早启动的宏观紧缩政策。当然,政府投资的持续增长和货币政策开始紧缩,确实在“方向”和“效果”上可能开始出现背离,这会不会影响政府控制流动性过剩的“决心”,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