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贷借道信托“玩消失”银监会连发两文解迷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 11:4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1月11日,光大银行一股脑推出了2010年阳光财富“T计划”的四款理财产品,光大银行这些理财产品通过信托公司平台,分别向辽宁省交通厅、中钢集团、河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和攀钢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发放了四笔贷款。也就是说,这四笔信贷资产通过贷款类信托对接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方式,并不会出现在光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其规模、风险等很有可能无法进入相关监管部门对我国信贷情况的统计中。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银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节节高升,全年平均每月投资于信贷资产的产品发行量为185款,较2008年的152款同比增加了21.7%。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使用理财产品变相贷款的普遍程度。以至于银监会于近日连发111、113号文,规范“表外贷款”,意让“消失的信贷”回归资产负债表。业内专家预测,通过信托产品发放贷款的方法将受到遏制,今年银行实际信贷增速将“吃紧”。
    相关阅读:
    银行信贷资产转移“戏法”遭禁监管要求完全买断
    银监会设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 防贷款凭空"消失"
    两种信贷资产“消失”方式均被叫停
    信托业人士刘擎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信贷资产上演“迷踪阵”式的规模转移最普遍的两种方式是,通过信托平台发售理财产品,以及通过“双买断”形式在同业间转移资产。前者是指银行先将对公业务的存量贷款资产转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以此贷款为投资标的向银行发行某信托计划,而银行再将此信托计划做成信贷类理财产品向公众发行;后者则是通过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使出让方将信贷资产转出资产项下,而受让方同时也可不将其放入资产项下,从而实现一次信贷规模的“失踪”旅程。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最新一期《中国金融》撰文指出,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受到监管新规定的限制,而通过发行信贷产品的方式可将信贷资产转移至表外。部分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将长期限的贷款项目拆分为若干个短期理财产品,增加了产品的信用风险。
    由此,银监会分别于2009年12月14日和12月23日发布银监发[2009]111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 作 有 关 事 项 的 通 知 》和 银 监 发[2009]113号文《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试图有力遏制信贷资产“玩消失”行为。刘擎说,111号文中“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的规定切断了银行表内信贷资产通过信贷类理财产品的腾挪渠道;113号文则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俗称“双买断”)等方式规避监管。该文还规定,信贷资产转出方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完全转移给转入方后,方可将信贷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转入方应同时将信贷资产按相应权重计算风险资产,并计提相应的风险拨备。据介绍,这是为避免出现个别银行靠打“时间差”粉饰报表的行为。

    西部某信托公司的一位老员工感慨道:“信贷资产转让类的业务一般规模大,有利于信托公司充规模和信托业务人员完成额定任务,但是坦白讲,信贷资产在表里表外搬来搬去,对整个经济并没有什么促进价值。”




(责任编辑: 廖佳 )

 新华视Pin >>


1.12《新闻联播》

地球进入迷你冰河期?


百度被黑无法访问

杰克逊被定死于凶杀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Pin 社区  



 相关报道


追问6000亿:2010年放贷首周即井喷
今年首周五大行新增贷款1800亿 预计1月逾万亿
新年首周放贷6000亿
今年首周五大行新增贷款1800亿
新年第一周新增信贷料超5000亿
银监会澄清未提高二套房首付

 图片精选 >>


   · 警察被歹徒砍腿无人相救
· 海狮与垂钓者上演夺鱼大战
· 英国建筑商拍到罕见雪卷奇景


   · 韩国议员剃头抗议政府新政
· 冬日纽约地铁:我脱我酷
· 赵薇怀孕大肚逛街照曝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06:3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