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李娜
准考证号:102206082002216
考研政治成绩:83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考研已成为了一种“时尚”,其实也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经阶段,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但是都得参加一年一度的统一考试。
既然是考试,就有其应该遵循的规则,在考试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本人自身应试能力的考核,而是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核!相信任何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深有体会,因为考研是一段非常痛苦的经历,因而它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经历的过程。经历过痛苦的人才更加坚强,经受住了痛苦磨练的人才更懂得珍惜甘甜的果实。考研正是这样一种过程,通过经历,通过体验,我们成长,逐渐成熟。在此,我想强调以下几点:
1.一旦下定决心考研就不要动摇,要有恒心。
既然选择了考研,那么就意味着在考研结束前,你没有多少时间去找工作,也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找工作,否则到头来落个两头空。有些同学一旦在招聘会上找到一个还可以的工作,或是看到同学找到了还可以的工作,就心思动摇,也开始想找工作、无心学习或干脆宣布不考研了。他们前功尽弃,到头来实际上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工作,至少与考上研究生后能找到的工作和发展机遇来说,没几个人找到了那么好的工作,但是他们还是早早地放弃了,真是可惜。许多类似这种情形的人后来都有些后悔,因为工作了之后再要考研,绝没有一些在校生想象的那么容易,要付出远比应届时多数倍的努力(如那些在职考研者,在工作之余还要天天学习到深夜,仍然时间不够用)以及承担更大的压力(如辞职考研,家人和朋友的期待很高,不太希望你失败,因为失败的后面还有个人生活以及家里人的经济负担)。所以我再次强调,既然要考研,就不要在考研结束前花太多的心思找工作,但是校内那次招聘会我认为还是可以去一下,但是如果从此就开始纠缠于找工作的事情,那就犯不着。如果在考试结束后你发现自己真的考得很糟糕,那么你也完全可以在考研结束后的寒假和第二学期找(在春节后各地有很多招聘会,不要错过)。如果你早早地想着如果考不上就去工作,早早地老想着为自己的失败留好退路,你通常是考不上的。因此要坚定考研目标,树立必胜的信心。
考研是件苦差事,是对考生的能力、精力和毅力的一次大检阅。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必须心无旁骛,而不能心猿意马。考生一旦稍有松懈,就会很容易对自己确定的考研目标产生怀疑,甚至丧失信心。如果不能及时地鼓起勇气,重新坚定起考研的目标,就很可能半途而废,白白失去一次大好的机会而与成功失之交臂。这是一部分考生的悲剧。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考生必须坚定考研的目标,具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信心。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2.考研需要耐力,能忍受寂寞。
参加过考研的人可能都有这种体会,感觉越是不能玩的时候就越想出去玩,而且玩的时候也越开心,坐在教室里有时感觉真的很寂寞,很无聊,这时就需要坚持。而且越到后期你就会发现不会的东西越多,此时此刻,真可谓是你学得越多越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会有种自己越来越不行的感觉,这种感觉很有欺骗性,他会让懦弱的人就此放手,遗恨终生。拼搏就是这样,如果你一次不成功,那么第二次的时候就会有更大的包袱,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自信心也会受挫。因此,有人说考研不仅仅是考验一个人的学习,而是对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要想成功必须挺过这一关。其实,这个时候的二、三十分,和没复习时候的二、三十分含义已经大不相同,之所以会这样,只能说明你复习时候只注重了知识的了解,还没有和实际的题型结合达到真正掌握的程度。
3.注意调适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考研犹如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有成功的欢欣,也有失败的落魄。在“募兵砺马”的备战阶段,是“过独木桥”的前奏。考生千万不能让后来那种未知的结果左右了自己的情绪,或得意忘形,觉得自己不必再那么卖力地复习了,或灰心丧气,觉得自己这么用功复习也白搭,干脆破罐子破摔。这种情形,是考生复习备考中的一个大忌。其实,保持一颗平常心,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进行复习,是最佳不过的一种心理状态。
考研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决定人生命运的一件大事。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考生在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时,难免会感到心理紧张,压力很大。因此,在复习中,调适心理,保持健康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考研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美国著名的慈善家卡耐基有句至理名言:“确定的目标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走向一切成功的起点。”由此可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意义是多么重大。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应做到:能在考研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为艰难与挫折吓倒。
4.考研与上课、期末考试的冲突。
考研复习紧张,所以复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时间似乎不够,想逃课复习的人也不在少数吧?而老师课上的那些专业课的东西也比较简单,但是任课老师看到学生逃课肯定不高兴,所以要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多跟老师谈自己的客观情况。但是,总的说来,如果准备得早,也未必就需要逃课才能考上研究生。但是由于我的复习不是很充分,尤其是到了后来时间根本不够用,因此我也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复习自己的专业课,尤其是我跨专业考研。当时我想,即使要重修两三门课,只要我考上了研究生,那么重修也无所谓。后来我用在期末考试复习的时间确实不多,一学期根本没听过的课我只复习半天的时间,但后来我的成绩都很高,而且一科没挂,别人说我运气不错,其实是被逼的。
5.一定要全力以赴,不可心存侥幸。
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基础不错,再加上是考本校的,所以就难免认为自己不用太过于用功就可以考上,其实这种心理是千万不可有的。这点我本人就深有体会,一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不是很用功,等到后期才知道着急,考前一个月几乎到了分秒必争的地步,甚至考前一天仍有很多东西要看,结果成绩出来以后虽然考上没问题,但毕竟不是什么高分,看着周围的人都是高分,个中痛苦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但后悔是没用的,希望别人要引以为鉴,不要到考完后才追悔莫及。
国际关系论坛
6.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复习资料。
从考研的整个过程来看,理解和掌握各门课教材上的基本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考生也要恰当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来配合进行复习,比如我用的金榜系列丛书就很好,它们不但可以更加有效地巩固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节约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在资料选择的过程中,应“忌多”、“忌杂”,争取把每一本书看透看懂。
最后我谈谈政治的复习,因为在这次考研中,政治考出的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可以说没有它,今年的考研我不可能那么顺利。
大家都说政治不要太早复习,9月份开始完全来得及,我也是这样做的。太早看到最后还是记不住,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无论谁出版的辅导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要考查的知识点详尽的介绍。说实在话,政治这东西,考来考去就那么点内容。我们从初中就开始背政治,背了十年了,还不就是那些老话。所以我们考研复习就是针对试卷题型和大纲的要求,把需要考查的知识点背熟,然后考试时对号入座就行了,不然为什么现在批评考研是科举考试呢。
对于考点的选择我们可能完全相信那些专门研究的老师,他们比我们更懂考研大纲,因此我认为政治根本不需要什么考试大纲与分析。首先,准备本基础性教材,权威点的,从头一点点看,最好上个基础辅导班,或者参照上过辅导班的人画出书上的知识点,关键是理解。哲学强调的是哲学的思维,因此首先要完全的理解,不理解就谈不上很好的运用,理解后还需要记忆,必须用政治的言语分析问题,对于那些工具性的理论或名家阐述应牢记;政治经济学更看重于理解,而且具体到试题上,即使是论述题,需要做答的也只是基本的政治经济原理,而这些通常不需要背诵;毛**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侧重背诵,但要注意与哲学及政治经济学的紧密联系,理论在具体时空下的运用。其次,在对知识点有过一定的理解后,做基础性的试题,像金榜考研系列的《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00题》,我感觉就是一本很好的辅导教材,它能加深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是对易考大题的知识点的记忆,对于这个阶段要在考前20多天就开始,由于我前期过于重视基础,结果开始背时只有一周的时间了,本来我对自己的政治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觉得也就60多分,但事实证明,基础稳固了记忆比一般人快出好多,而且记的特别牢。那些天天背知识点的人成绩未必高,结果成绩出来是83分,出乎我和所有人的意料。
此外,我要说不到最后一分钟决不轻言放弃,到考前一个月的时候,可能你觉得自己复习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东西都没有看,甚至考研都没有希望了,但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在这个时候一个月可能比你平时三个月的复习还有效,相信很多复习不是很充分的人都心有体会。到了这个时候,不同的人心情不同,有的人已经成竹在胸,有的人已经绝望,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不能受他人影响。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只要正常发挥就行,万一,若是有个万一呢?哎,万一考不上怎么办呀,那可就很惨了,惨就惨吧,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怎样就怎样,不想它了。”
来源:金榜考研
(责任编辑:马俊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