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俊芳2006年政治冲刺班辅导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9 20:4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俊芳2006年政治冲刺班辅导笔记

考试必备真正护眼灯夜读郎平板阅读灯NR300出口日韩顶级版
69.0元

06年哲学的六大热点:(政治角度)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科技的社会作用问题
  3、科学发展观问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发挥人的主体性问题
  5、党群关系问题
  6、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
  选择题的重点
  一、唯物论(1.2)(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出题)
  2、两大派别:唯物论,唯心论
  3、马克思哲学的一般特征:基本特征和最显著的特点
  4、物质观:
  a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b 运动和静止的选择题
  5、意识观
  a 列宁说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b 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
  c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影象
  1)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3)正确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4)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5)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
  6)意识体现了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不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
  意识能动作用的选择题
  6、实践观
  ★在选项中出现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理念世界,理,道是客观唯心主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特征(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科学性)和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的特点(两个统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时间与空间问题:高兴时时间过得快,难过时过得快:人的时间观具有相对性,可变性。
  牛顿说→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时空观念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实现
  1)实践的主体是人,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实践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范围人打上交道的指向的对象。
  3)主体是目的,客体是手段目的与手段、他们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制和超越的关系。
  4)人与人之间互为目的互为手段,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才能保证我们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5)实践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么实现的: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
  二、辩证法(3)
  唯物辨证法的构成:
  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与现象,可能与现实,形势与目标。
  1、质量互变规律(今年不会出)
  2、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主义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的强加;是事物内部肯定否定两种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批判又继承;是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学说)
  对立统一规律研究对象:矛盾
  矛盾的两重性: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引起特殊性的原因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两种表现,许多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一个矛盾的不同侧面发展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不能完全包含一切个性,个性所包含的内容比共性更丰富,个性包含着共性,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包括个性的一部分一方面和本质。
  两点论与重点论
  4、必然性与偶然性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作用,但不是绝定作用,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恩格斯:“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说偶然性不是可有可无,偶然性背后隐藏必然性,偶然性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杰出人物历史人物这种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5、原因与结果
  引起被引起,有就是原因与结果。
  6、可能与现实
  抽象的可能,非现实可能,虚假的可能。
  在现实世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都是需要条件的。(√)
  在现实世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都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X)
  自然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是需要条件的。(√)
  自然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是需要人的自觉活动。(X)
  在自然界中人干预了自然领域,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在人类社会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三、认识论(4)
  1、认识的本质
  2、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4、认识的辨证过程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5、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及其关系
  6、价值观和思维方法
  ★感性认识经历的3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的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既可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具体性;历史性;过程性;条件性;全面性;普遍性;一元性;
  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的统一;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一切物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主张。
  ★思维方法的本质:
  理性认识的方法——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1、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
  2、规范作用
  3、保证人的思维正确进行
  ★价值观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什么样的价值才能实现?
  1.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益的需要——价值评价的客观性。
  2.不损害和不有悖于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实现的客观性。
  四、历史观(5.6.7)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和自然的关系)。
  2、社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社会观念结构(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
  a 含义: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生产关系3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的分配)。
  b 反映的关系
  上层建筑:
  1、政治上层建筑
  2、思想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这些制度的载体和设施。
  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点体系。
  全部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
  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法律,思想
  全部思想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哲学
  全部上层建筑反映的是社会思想关系。
  3、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的物质活动)
  4、社会意识(人的精神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四大基本理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的物质活动);社会意识(人的精神活动);
  人的问题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社会形态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基本矛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关系:
  1)生产力包括3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力: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不等于生产资料
  2)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物质关系而不是全部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也就是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和形式
  选小概念就不要选大概念,选大概念一定要选小概念
  b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社会物质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社会经济形式和社会政治形式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的统一
国际关系论坛欢迎您
  3、社会意识(重点)
  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是一个层次上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8: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