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天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2.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
A。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B。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始终不占地位
C。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D。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有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遭到了黑旗军的英勇抗击,其领导人为
A。刘永福 B。吴彭年
C。杨泗洪 D。刘铭传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
A。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B。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C。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满汉民族矛盾
7.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农民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D。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8.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中维新派的局限性体现在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害怕人民群众 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9.辛亥革命前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重大意义有
A。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B。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C。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D。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10.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主要表现在
A。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B。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C。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D。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
11.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其中民主的含义有
A。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
B。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C。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D。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12.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有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反对华北自治”
13.各地中国***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的工作有
A。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B。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C。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D。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14.参加**一大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有
A。李达 B。毛**
C。何叔衡 D。董必武
15.国民革命失败后
A。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D。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不断高潮
16.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深远历史意义有
A。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
B。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
C。开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D。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7.抗日战争时期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是
A。民族斗争高于阶级斗争 B。阶级斗争高于民族斗争
C。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是统一的 D。阶级斗争以民族斗争的形式体现出来
18.1946年1月10日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有
A。国民党 B。共产党
C。民主同盟 D。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
19.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
B。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C。使国民党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D。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48年4月30日,**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C。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2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因为
A。中国***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B。中国***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C。中国***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D。中国***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2.中国***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B。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C。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D。建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3.中国***领导的革命,包括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革
2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
A。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B。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C。资本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 D。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
25.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A。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B。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C。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而后者占主导地位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任务是
A。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
B。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C。实行“一化三改”
D。实行工业化
27.1950年6月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
A。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B。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C。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
D。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2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有
A。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B。有一定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D。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9.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处于领导地位,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主要是
A。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主导地位
B。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
D。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30.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有
A。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确立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援助
3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两者的关系是
A。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
B。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C。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D。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
A。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C。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也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
3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具备的实现的可能性有
A。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C。土地改革完成后,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需求,也难以避免农村的两极分化
D。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榜样作用
34.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
A。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B。农业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
C。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有
A。中国***人对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B。进一步巩固了工农业联盟,孤立了城市资产阶级,五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D。使我国经济结构和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36.我国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有
A。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B。创造了由手工业生产小组到供销合作化,再到生产合作化的逐步过渡形式
C。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把手工业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D。规定了手工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服从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3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有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C。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3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重要意义在于
A。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C。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D。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3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渡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其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4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主要有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釆取暴力革命的手段
41.1957年2月,毛**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B。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D。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2.1957年4月**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
A。反对贪污 B。反对官僚主义
C。反对宗派主义 D。反对主观主义
43.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
A。规模大
B。公有化程度高
C。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D。严重地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44.毛**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依据,即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A。对当时国内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B。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
C。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产物
D。是基本正确的
4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有
A。中国 B。印度
C。缅甸 D。美国
46.1956-1976年,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还是取得了重大的显著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
A。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C。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D。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47.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A。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
B。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C。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D。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