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9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情与信仰 生与死-----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4 13:3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本文前的几句话:《穆》这本书我从六年前开始读第一次到现在已经看
了三遍了,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篇读后感是我在高二时写的,文章也
许有些地方不够严谨,句子也不够连贯,但那时的感情最为真挚,现在读起来还
感觉很动情,仅供大家赏析,有不当处还请谅解。

  爱情

  「请让我叫你相信,我只盼一件事——给你献上我的心灵,和这心灵中蕴藏
的感情。」这是伟大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献给夫人燕妮的诗,爱情是什么?爱情
就是风险与给予。

  本书中拥有真正的爱情的只有韩新月和楚雁潮,但他们的爱情之路是曲折而
复杂的,也没有一个结果。不到二十岁的韩新月以前对爱情的感觉是朦胧的,「
那好似一座遥不可及的宫殿」。在她作为新生不到的那天,她认识了在她生命的
最后两年中最重要的人——楚雁潮。爱情的故事就此展开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韩新月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并不爱她,并且在一次意
外中她得知了父亲的摔倒后,由于悲伤晕倒了,从而发现了她的天敌——心脏瓣
膜闭合不全,这意味着「真主」随时都会向她索命,而接二连三的不幸之后,年
轻的她也即将走入死亡的领地。楚雁潮为了延续她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望
她,鼓励她,他认为只有爱情才能让她愉快,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完成她未竟的
事业。楚向韩表达了他至真的爱恋,对她吐露真诚的情感,他以他最朴素的方式
滋润她那颗冰冷的心,使她产生向上的动力和活下去的勇气。然而就在这时,不
幸又一次降临在这个本已十分不幸的少女头上,她得知了生母的消息,知道了尘
封已久的秘密,再一次倒下了,这次她真的不行了。

  韩新月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拼劲全力吐出一个「楚」字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而她的恋人仍然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当她到达医院的时候,只发现了空荡荡的病
床,他赶到了他的家里,见到了死去多时的恋人,他用他的吻告别了那段短暂却
甜蜜的爱情,但他的心不变,他的吻超越了民族与信仰的界限。在她的葬礼上,
楚雁潮为她「试坑」(回族特有的方式),为她垒砖,为她哭泣。二十年后,他
仍然在她那已在动乱中消失的墓旁拉奏着她生前最爱听的《梁祝》……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震撼了我的心,那种爱情不是山盟海誓,却比它更朴素、
更真实。他们的爱情告诉了我,爱情不只是情爱,还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
融合,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信仰

  「人的灵魂是平等的」,韩新月曾因为她是少数民族——回族而受到过他人
的歧视,因此发出上面的不平与愤怒。韩新月信仰伊斯兰教,而她却并不「虔诚」,
除了人为她饮食之外与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不同,她几乎没怎么做过完整的「礼拜」,
这与他的父亲相似。信仰在她的眼里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信仰却差一点
阻隔了她与恋人楚雁潮的爱情,因为楚雁潮是汉人,是个「卡菲尔」(异教徒),
但他们仍深爱着对方,信仰在爱情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提到信仰,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主人公——韩新月的父亲,韩子奇。韩子奇
是一孤儿,在乞讨的路上偶遇要去麦加朝拜,学识渊博的伊斯兰学者——土罗耶
定。土罗耶定为他起了「经名」——易卜拉欣,「先知」的名字,而他却玷污了
先知的名字,为了那些璀璨的玉,放弃了朝觐的使命,为了那些玉,他忍气吞声
地活着,甚至决定不了女儿的归宿,也决定不了他珍藏多年的瑰宝——玉的存留。
女儿的死,他尚且能苟延残喘,而玉的消亡,让他做出「荡涤一切污垢」的决定。
他天生为玉而生,为玉而死,他的信仰是玉!的确,几十年来,他没念过经,没
有做过礼拜,甚至在苏伊士运河口处都没有去瞻仰天房,朝觐麦加,他有什么资
格做穆斯林?他的确不是穆斯林,不是回回,他假说自己是回回孤儿,骗了大家
几十年,但他和妻子的婚礼时在清真寺举行的,他一辈子谨守着回回的规矩,他
做出了大视野,为回回增了光,被人称为「玉王」,他是真主的子女,他是真正
的回回。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他颤抖的声音念着:「俩依俩海,引拦拉乎,
穆罕默德,来苏伦拉西(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实践
着他的信仰,带着「伊玛尼(信仰)」走了。

  信仰不仅是宗教人士的专利,信仰也是为之奋斗的动力,穆斯林的信仰是保
佑前生平安、幸福,「后生」享受真主的赐福。信仰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心灵的
寄托,但任何以信仰为由组织爱情,不符合「教义」,因为人的灵魂是平等的。
信仰人皆有之,只是拜的「神」不同。

  生与死

  伊斯兰的教义表明:人生下来是受苦难的,为真主奉献。我认为生的意义是
「存在」的过程,生意味着人的存在,人的存在表明人要活得有价值。韩新月仅
仅活了二十年,还没有等到她为别人创造价值就走了,很遗憾地走了,很遗憾地
走了,但她也经历了爱情,生没有经历爱情当真是遗憾。生是一种渴望,一种不
想被忘记的渴望。人只有在快要死的时候才表现出对生的渴望,生的价值才真正
在这一刻体现出来。

  死,并不是苦难的结束,而是更大苦难的开始。人们对死时恐惧的,即使多
么接近死亡的人也会保存对生的渴望。人在死时多少带着些遗憾、悔恨,但此时
已经无济于事了。死了的人留下了亲人,爱着他(她)的人的深深思念,他们因
他(她)的死悲痛万分,这对生者是种沉痛代价。穆斯林对死者的死看作是安拉
的「眷顾‘,在葬礼上绝不会呼天抢地,而是保持安静,默默地祈祷,保佑死者。
痛苦不可避免,留给亲人的痛苦远大于死的痛苦,死者可以抛下身后事,而生者
不能,只能承受死亡带来的痛苦。死是更大苦难的开始,不错!

  生与死是世界永恒不变的规律,珍惜今日的「生」,不后悔明日的「死」。

  后记

  《穆》真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感情上随着男女主人公悲剧结局的震撼,更是
心灵的震撼。本书与其是说写生与死,不如说是写信仰与爱情,给人以启迪,令
人无法忘记。感谢这本好书——《穆斯林的葬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0-8 22:39:5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看了三遍,读一遍有一遍的感受! 好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0-14 21:50:13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0-14 21:50: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14 21:50:35 | 只看该作者
挺有用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14 21:50:4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14 21:50:57 |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0-14 21:51:3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0-14 21:52:1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0-14 21:52:23 |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0 06:0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