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洒泪悼念遇难同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4 11:2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劳动者捐造和平反战纪念碑昨落成
  本报讯 昨天,由日本日中劳动者交流协会捐造的和平反战纪念碑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公园内落成。
  记者看到,这座纪念碑长120cm,宽70cm,在古铜色的碑面上,用中英日三国文字记述着该协会前会长市川诚先生生前所书写的和平反战誓言:“我们深刻反省没能通过劳动人民的斗争阻止1931年和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表示诚挚的谢罪和哀悼,并为他们祈祷冥福。”并宣誓:“坚定日中不再战和反对霸权的决心,加强和发展两国工人阶级的世代友好,为建立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团结奋斗!”

  据悉,日本日中劳动者交流协会是日本的工会组织,1985年纪念馆开放之日曾来为30万遇难者追悼默哀,如今该协会在日本募捐了200多万日元。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也表示,“通过树立此碑,希望将铭记历史,面向和平的理念传递给来馆参观的中外观众,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和平友好。”
  杨娟 王赟 戚庆燕/文
  宋峤/摄
  本报讯 昨天上午10:00,凄厉的警报声在南京上空响起。在江东门纪念馆*会广场上,“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2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日*会”如期举行。72年前的这一天,南京沦陷,在随后的6周内,30万手无寸铁的同胞惨遭日军屠杀。夏淑琴老人的家人也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丧生,此时老人已经泪流满面,“今年虽然流着泪,但我觉得非常安慰,因为我胜诉了。”
  悼念仪式在国歌声中开始。伴随着哀伤的《安魂曲》,广场上5000人士低首默哀,并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三鞠躬。10:00,警报声响起,武警战士缓步把7个花圈敬献给30万遇难同胞。和平钟敲响,数千羽鸽子振翅飞向蓝天……幸存者李高山低头垂泪,肩膀不停地颤抖,老伴王淑华怕他太过悲痛,小声劝说着,自己却也忍不住流泪,不停地用手帕擦拭。“你们安息吧!”二老对着那堵黑色的灾难墙遥遥地鞠躬。
  旁边,夏淑琴老人早已老泪纵横。暴虐和惨痛穿越了长达72年的时光,时至今日,回想起当年的经历,仍然令老人战栗。1937年12月13日,仅仅一个上午,幸福的一家祖孙九口,就阴阳两隔,剩下年仅八岁的她和四岁的妹妹,孤苦伶仃。史料对她的真实记载,日本右翼作家东中野修道却在其所著的《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中,未经调查妄作推论为“编造事实”。老人愤怒了!过去的十年,坚强的她一直与东中野修道打名誉侵权官司,“这是今年最终胜利后第一次参加悼念*会。”夏老哽咽着说,从1985年开始参加悼念*会,每年的这一天自己都会情绪激动“又哭又闹”,悲愤不已。“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家人,每到12月,我都控制不住,眼泪流干了,眼睛哭瞎了。”老人说,如今看任何东西,都是一条模糊的线。
  “今天站在这里,内心怀着一丝安慰,我要告诉逝去的同胞们,我胜利了。”夏老说,之前总担心自己年纪大了等不到这一天。“夏妈妈感谢你!”今年63岁的潘宁带着父亲潘开明的遗像,走到夏老身旁嘘寒问暖。这是老潘第七个年头带着父亲的遗像来参加悼念。“去世前,他也一直在为这场官司而四处奔走。”老潘说,父亲是带着遗憾走的,那时候日本政府还在不断诋毁南京大屠杀历史。临终前,潘开明交待儿子,尽管记忆惨痛,但这一段历史必须牢记,以后子子孙孙都要带着他的遗像来参加悼念,一定要“亲眼”看到日本为此道歉的一天。(杨娟)
  ■相关新闻
  5000人*会悼念
  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2周年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江东门纪念馆*会广场上举行的悼念仪式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张九汉在悼念仪式上讲话。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韩永联代表南京市民宣读了《南京和平宣言》。此外,还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代表,以及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负责人、日本友好人士代表,共约5000人参加了仪式和*会。出席仪式和*会的各界人士放飞了和平鸽、撞响了和平大钟,并向遇难同胞敬献鲜花。
  当天市民还分别在普德寺、北极阁、燕子矶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所在地设立分会场,举行悼念活动。
  (施伟轩 杨娟)
  南京餐馆的日本老板“闭馆”半日致哀
  日本老板铃木哲也不久前在南京华侨路开了一家餐馆,昨天,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他决定每年的12月13日,都“闭馆”半天。而此时,刚刚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完悼念活动归来的南京农业大学日语系教授铃木征四郎也赶到了采访地点。闲聊中,得知两人竟是横滨“老乡”。
  今年70岁的铃木征四郎在退休前是日本一家杂志社的总编。“我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是中文专业,一直想再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以及那段敏感的历史。”于是铃木征四郎退休后便选择来到南京,“不管是当日语教师还是去公益组织当志愿者”,他想为中日友好做些事情。昨天上午九点,铃木征四郎和日语系的同事们从浦口赶到江东门,参加在那里举办的悼念活动,为死难者献上了菊花。这样的悼念,已经持续了6年。
  “事实上,在日本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作品也很多。”那些文字中,曾经的日军士兵用日本民族特有的细致把这场大屠杀描述得如同眼前再现。“但在教科书里,却对这段历史一笔带过。日本的学生应该通过其他渠道,最大限度地了解这段历史。”铃木征四郎认为,作为发达国家的一员,日本人有一种“鸵鸟思维”,那就是日本是完美的,因此主观上不愿承认日本的战争罪行。“作为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的学生,尽管难以面对南京大屠杀,但希望提起勇气去学习和接受这段历史,对和平的向往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今年44岁的铃木哲也,是冲着博大精深的“中国食材”来的南京。尽管来南京只有两年半,但铃木哲也的中国菜已经做得非常拿手。在谈到昨天上午的“警报声”时,铃木哲也只说了四个字:“耳不忍闻”。铃木哲也说,很多日本人在参观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都受到了震撼,其中也包括他。当看到纪念馆中血淋淋的证据时,铃木哲也便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死难者的哀悼。“欠了人家的债总是不好受的,一些日本人普遍期望历史的债务被尽快遗忘。”但铃木哲也觉得,“前事不忘,才是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正确认识历史往往是一个民族走向新的进步的转折点。
  本报记者 徐媛园
  星云法师等5人获特别贡献奖
  调查显示,日本一中学52%的学生不知道南京大屠杀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主办的2009南京大屠杀史学术年会上,星云法师等5位中外人士获得了特别贡献奖章。
  中国台湾佛光寺星云法师,曾出资邀请画家李自建创作油画《屠·生·佛——南京大屠杀》;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在1984年纪念馆建馆时担任总设计师,不收一分钱报酬;日本中日友好协会干事长白西绅一郎,连续24年组织“悼念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植树团”来南京进行植树活动;加拿大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会长列国远,参与筹资拍摄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伯兴介绍,日本一项调查发现52%的学生不知道南京大屠杀;27%的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有错误认识;只有21%的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正确的认识。(陈俊峰 王赟 戚庆燕)
  幸存者们来到现场参加悼念仪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6 03:3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