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历史工作者,身为蜗居台岛之华夏遗民,我爱读历史名人的回忆录,尤其酷爱阅览描述国家丧乱之际的前人著作。顷读俞济时侍卫长回忆录(《八十虚度追忆》),阅及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的大事记载,不胜忧惶,感慨系之。俞先生写道:「四月二十五日,蒋公由经国先生陪侍先至王太夫人墓前祷告行礼,下午再至蒋氏宗祠祭祖,随向各近亲族人告别,在严肃气氛中乘车离开溪口,到达象山港后,换乘汽艇登上太康舰,……此行随扈蒋公在海上飘泊二十天,蒋公指挥若定,履险如夷,…。」
这段叙述,是民国三十八年俞济时亲眼目睹蒋氏父子离开奉化老家时的情景。
我特别注意俞先生写的这句「在海上飘泊二十天,蒋公指挥若定,履险如夷」。这句话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一个真正的领导人的气度和修养!一个不凡的领导人,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在经历大风大浪时,犹能临危不乱,指挥若定。蒋先生面对党国丧乱,政权朝不保夕,犹能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如此襟怀气度,何其可贵。
所以,观察一个人,不应该只观察他成功的时候,更应该观察他失败的时候,是如何自处,如何渡过难关。
如何学习失败,如何在失败中记取经验教训,百折不挠,这是今天的领导人应该好好思索学习的功课,也是今天的领导人应该培养的器识。
换成是我们处在蒋先生的境地,换成是我们国族命脉系于一身,竟沦落一叶孤舟,飘零四方,迎着茫然大海,惊涛骇浪,面对今后险境,我们又当如何自处?
今日之国民党和一九四九年之国民党相较,条件优越不知凡几。照理说,马英九应该有很大的优势,拨乱反正。他应该观察危难之际的蒋介石如何稳住局面,如何在飘泊的大海中,找到党、国的新方向。纵使今之国民党,化独渐统之历史任务何其艰难;国民党之体质何其脆弱,统治处境何其艰危,岂又何异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六日,蒋介石搭的那一叶孤舟──太康舰,今之国民党,何异于昔之太康舰?
今之太康舰航向何方,端赖马英九一己之决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