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荣誉被张冠李戴人才如何不寂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6 17:3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似乎一下子惊醒了睡梦中的中国人。对11位教授关于此问的公开信,教育部日前作出回应表示“这是教育部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想办法来解决。”但我认为,这个看似教育的问题求解的关键却并不在教育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7:37:52 | 只看该作者
鲁迅先生说:“在未有天才之前,先得有适合
天才成长的土壤。”那么,我们现在成长的“土壤”是不是适宜长出杰出人才的“种子”呢?
   
    看看我们身边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几十个教授、博士后争抢一个处级职位;歌曲《两只蝴蝶》的原唱庞龙家喻户晓,可词曲作者牛朝阳却鲜有人知;小沈阳因春晚小品《不差钱》而大红大紫,可编剧徐正超还是默默无闻;呕心沥血写出百万字优秀作品《平凡的世界》的著名作家路遥死后还留下1万多元的债单,而歌星满文军涉毒曝光后出场费还高达22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7:38:16 | 只看该作者
再打开各大网站,明星逸事、贪官丑闻和各种噱头占据着大幅的版面。芙蓉姐姐,木子美这些贩卖低级庸俗的“快餐”式人物成了网络红人。青少年追星已走火入魔,媒体却还在推波助澜火上加油。试想,在这样浮躁的“土壤”中,有几人会潜心去搞科研文学艺术创作?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至今没人获得诺贝尔奖,难道只是“纯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7:38:29 | 只看该作者
讲求名利在中国往往被看作是很羞耻的事情。其实,渴求名利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正当适度的名利思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谁该享有名利却是关系社会导向的大是大非问题。现在潜心搞科研文学艺术创作的人没享有其应有的金钱地位,倒是一些明星大做虚假广告撑破了腰包。在金钱荣誉被张冠李戴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如果仅靠教育部门单线作战,只怕杰出人才永远难有诞生之日。
   
    我想,假如哪一天一首歌曲的作者像原唱者一样受尊崇,一部影视剧的编剧像演员一样受关注,青少年和媒体像追歌星影星官员一样追中科院院士,那么钱学森之问不用求解也自然会得到解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6: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