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长廷已经败了(电视辩论观感)
[ 心路指引 ] 于2008-02-24 18:31:24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心不正,则眸必睨焉”。谢长廷口吃便捷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底气不足,思维混乱,个别时候更是气急败坏。谈到经济民生则更是,要么支支吾吾,用模糊、感性的语言描述,要么鹦鹉学舌,这个他已经做过了,那个他也已经做过了。气质上更是抓耳挠腮,一副猴子像,缺少沉稳,举重若轻的气度。马英九尽管没有及时抓住谢长廷的漏洞及时反击,但不 打口水战,不随谢长廷而舞,回答谢长廷的问题老老实实(比如最后谢长廷问的那以大堆问题,要马英九拿证据,其实没有必要正面全部回答的,只说如果主持人不给自己加时2个小时,是不能回答那么多问题的等等)以他的辩才,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也发挥得恰到好处。整个辩论会中 气度表现优雅、得体。两人相比,谢长廷似乎早就丧失了信心,对一些事情讳莫如深,比如抓耙子,至始至终都不敢提起这个词,也证实信心不足,经济上也没有下大力气准备具体可行的方案,谈到经济民生,处处被动,而两岸关系和台湾又不敢过于发挥,畏首畏尾,气势尽失,而马英九因为经济民生方案准扎实,又坚持不和谢长廷拼口水,不随谢长廷而动,即使遇到两岸、外交、台湾主体性等问题,也没有底气不足。
整个辩论会可以看出,谢长廷的身体状况明显不如马英九,气喘吁吁,数度两手按在讲台上,也许站得久了,他不打就可以倒下的。尽管电视台用垫台补足了谢长廷的高度,但看上去比站在地上更加滑稽。特别是最后的表现更是失去风度、水准,忘记自己需要回答别人,只是气急败坏一连串的反问,看来谢长廷信心尽失。
谢长廷的拉拉队鼓掌响亮、时间持续得长而且经常夹杂着叫好声,不知道是为了走夜路似吹口哨壮胆,还是薪水比马英九开给拉拉队的呐喊、鼓掌费高。即便这样,谢长廷也彻底地败了。
河南濮阳 毕殿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