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不好意思,这是我第一次在这里发。潜水很长时间,现在考试告一段落,把自己的经验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算是回馈紫金香吧!
我属于辞职全职考研型。因为很希望在教育学方面深造,本科又很遗憾的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不顾成本、奋不顾身的开始了自己的考研征程。
正式的复习是在3月份,陆续购买了专业课参考书。分别是: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 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基础》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方法研究》袁振国
这些专业书一本一本看过来,第一遍在书中划重点,对教育学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本人跨专业)
如果有一开始觉得书很多、很厚的同学,建议这个时候慎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考这个专业,想想最基本的专业书都没有兴趣的话,那么这个专业可能不适合你。
第一轮专业课复习的时间很长,(我在九月份才结束,八月份看奥运会基本都没看书,惭愧!)这个阶段除了划重点之外,对于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我也做了一些笔记。一般书后都会有一些思考题,我根据教材内容整理了思考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很有帮助,一个有利于记忆,另一个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归纳内容。
第一轮复习得到的是很多感性的认识,形成了一些教育学方面的印象。通看教材之后,我自己总结出了一些提纲。比如说教育思想史,中国的教育家中,人性论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而外国教育家中,从教育与社会关系,认识论,教育目的论等方面出发,就可以看到各个教育思想的源头。还有很多条脉络,都可以从通读教材中总结,这样记忆起来就会更加有逻辑,形成知识网。
第二轮是结合大纲来研读重点内容。通过大纲与第一轮的复习,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一目了然。大纲出来之后,有很多大纲解析的书。我买的是华东师大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指南》,还不错,其他的没买过,不予评价。第二轮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初试来说。通过知识梳理,脑子里面有清晰的知识网是这个阶段的目标。
第三轮,识记、做题。说实话我没有怎么做题。因为结合往年的真题,考点大多是基本知识点。也就是说,把握了基本知识点就把握了基本分。我们首先要抓的分,就是这些通过识记就能得分的题目!!至于发挥题那一个类型,不是我们不拿分,而是要在保证了基本分的前提下,才有实力去争取。否则很可能两头都落空。
但是从2009年的教育学考试题目来看,题目的灵活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意味着不是背好了书,就能的高分了。据我所知,09年的教育学高分没有07、08年的多。这一点也说明了除了掌握知识点之外,分析能力、教育学内部的一些逻辑,也是重点考察的内容。
好了,专业课的复习我要说的基本就是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