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李佳)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20日正式批复,认定武汉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昨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基地规划做详细发布。
据介绍,基地形成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涵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开发区、青山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带动“武汉城市圈”包括周边黄石、孝感等省内高新技术开发区。
武汉将被打造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按照规划,到2010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500亿元,2015年达6800亿元,成为我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据介绍,这是我市继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后,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又一块基地授牌。未来,在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认定培育等基地建设方面,将享有重点扶持,涉及贴息、国际资金运用等都有倾斜。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专业性产业基地相比,武汉综合性产业基地拥有三大新特点。在国家创新体系布局中的地位不同:综合性基地代表了国家创新体系最高水平,武汉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在创新领域和发展方向上不同:专业性基地要做精做专,而综合性基地要做大做强;支持带动领域和辐射空间不同:综合性基地涵盖领域更宽,将带动武汉城市圈、全省乃至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除武汉外,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西安、湖南长株潭地区等6个城市(地区)获批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