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思维磨合”良性互动 层层解开核心敏感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9 15: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思维磨合”良性互动 层层解开核心敏感点
邱震海


       中美在一系列最敏感问题和核心价值观念上展开公开、坦诚的互动,值得人们高度重视。

    美国总统布什上周一离开中国,**中央党校前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第二天就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中国***在21世纪的走向》一文。

    仔细阅读郑文,可发现这其实是对9月21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演讲的回应,而且在相当程度上预示着中美在一系列十分敏感的问题上已经开始思维对话和磨合过程。

    中美磨合:三大范畴和三个阶段

    在中国发展和中美关系重新磨合与定位过程中,中美其实面对三大范畴的敏感问题,即:一、中美意识形态差异;二、中国“崛起”对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与和平环境的冲击;三、中美价值体系良性互动前景。中美之间中短期内出现的所有问题,最终都可被归结为上述敏感问题的冲突。因此,坦率地就上述敏感问题进行思维对话,已经成为中美双方一个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说,9月21日佐利克发表演讲之前,中美在一系列敏感问题上的磨合还处于隐性状态,那么佐利克演讲之后,尤其是随着11月22日郑必坚回应文章的发表,中美的这一磨合开始进入公开、坦诚的阶段。实际上,中美在上述三个范畴上的磨合或思维对话,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佐利克演讲之前,中国发展势头已经展开,而美国鉴于其与苏联冷战的不愉快经历而对华充满疑惑和警惕;二是9月21日佐利克阐明美方解读和立场;三是上周郑必坚的回应。

    层层解开中美核心敏感点

    三个发展阶段中,中美在上述三大范畴中的思维磨合和对话,双方观念从模糊到清晰,从有距离到接近,正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态势。

    在第一个范畴(即意识形态)里,美国的传统顾虑是:作为共产党国家,中国将会步苏联后尘,走对内专制和对外扩张道路,并以此形成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局面。这一阶段,美国内部的鹰鸽两派经历了激烈交锋,终于形成9月21日佐利克演讲的基调,即:美国对中苏两个共产党国家的政策有所不同:美国当年对苏政策主要是隔离、遏制,而最近30年对中国的政策一直是希望能够将中国融入到国际社会;与前苏联不同,中国不寻求传播激进的反美意识,目前虽然没有实行西方的民主体制,但也不认为自己正在与全球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进行搏斗。对此,郑必坚在11月22日的文章中明确表示,**不会走苏共道路,中苏两党在1979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苏共决定出兵阿富汗,而**则决定改革开放,因此由苏共经验推导出**会步其后尘的思维不正确。

    第二个范畴(即中国“崛起”的全球影响)是中美磨合的最关键之处,其又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国际秩序、经济秩序和台海问题。在国际秩序方面,美国决策层之前一直认为,中国“崛起”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佐利克演讲已适度修正了这一观点,认为中国领导层发展经济,不以挑战美国为目的。对此,郑必坚上周的文章明确表示,中国不会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亦即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更不会用暴烈的手段去打破它、颠覆它。

    在经济秩序方面,美国之前一直担心中国将因“崛起”而重复所有大国崛起的老路,即掠夺全球能源,佐利克在演讲中将中国近年四处寻找能源之举称为“一举锁定全球能源供给”;郑必坚在文章中回应说,中国发展是基于全球化给予的机遇,因此将透过全球化市场流动的方式获得能源,暗示不会在能源问题上对美构成挑战。

    军力和台海问题是中国“崛起”范畴内最敏感的问题。无可否认,对台海问题的处理恰遇中国发展的历史期,再加上北京不愿承诺放弃武力,因此两者相加很容易为外界解读为中国正在重复德日崛起之路。佐利克9月演讲再次提出这一质疑,并敦促中国使军力透明化。对此,郑必坚文章提出一个令外界评论纷纷的论点,即中国谋求台海和解。郑文既未明确承诺放弃武力,也未明确将台海问题定位成内政或国际问题,而是提出将“台海和解”作为目标,至少在一个侧面尝试说明中国发展的和平取向,以及台海问题并非一定与中国发展进程挂钩。

    核心价值观如何互动?

    当然,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和最不确定的,是双方未来在价值体系上的互动。按照双方传统思维,中美核心价值观应当存在本质冲突。但佐利克9月演讲的“双刃剑”效果在于,一方面表示“不想透过自由削弱中国”,另一方面又以“股东”或“伙伴责任”的提法,暗示希望中国融入美国的自由价值体系;佐利克同时还要求中国开启“和平的政治过渡”。

    对此,郑必坚在文章中回应说,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和平发展进程以来,**就一直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作为追求目标;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目前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维护国际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发展中国现代化,这也是目前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郑必坚的这一提法,一方面试图缩小在自由、民主、法治等价值观方面与美国的现存差异,另一方面也从历史发展角度解释**实行现有体制的理据。这一解释后面的潜台词可圈可点,但中美在一系列最敏感问题和核心价值观念上展开公开、坦诚的互动,却值得人们高度重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5-16 15: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5-26 09:14:3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上当哦,从最近来看,中国动作频繁,尤其是利用美国金融危机来做其推进所谓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我本人不感说中国想有意做什么,但至少是利用美国金融危机下的有利时机来找出自己好的战略安排,但从G20中国并没有得到其副总理王所撰写文章所要做到的(可能未来会做)400亿美元对IMF的增资来看其在表决比例仍然没有得到提升,而加之去年开始中国和韩国还有今天的巴西通过了货币互换协议以避免美元的冲击来看,中国的行动自然已经触及到美国的担心,问题是最大是一旦美国经济好转,其投资开始恢复,消费开始增长,美国对中国上述行为的猜疑将会越来越大,美国人清楚的知道政治上中国捍动不了美国的实力而在经济上却是可以发挥战略作用,好戏还在后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6-14 23:09:20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6-16 19:30: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4:1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