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介绍] 我眼中的张睿壮老师--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7 16: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yyirs.blog.sohu.com/49066930.html

5月18日,第二届北师大国际事务文化节的第二场讲座,张睿壮教授讲《中国外交哲学的理想主义倾向》。这次齐霁能够把他从南开请来,机会殊为难得。一直以来梦想能够一睹这位肯尼斯·沃尔兹教授入室弟子风采的梦想,终于如愿以偿!

    下午1点十几分,我正躺在床上准备午休,忽然收到齐霁的短信:“大约10分钟后张睿壮教授到主楼422室,师兄你来不来?”本来昏昏欲睡的我,立马被这条短信激得坐了起来,一时竟不能抑制情绪,头脑中一片空白,只知道拨通齐霁的电话,原来张胜军、马勇正在御马墩陪张睿壮吃饭,他也在,马上吃完了,叫我过一会就去主楼。挂掉电话,我几乎是一路小跑到的主楼。午后的校园,日白风轻,树影婆娑。一路上我只是在想见到了张睿壮自己心里该说些什么,该问些什么,但是激动和紧张竟使大脑中思考应变的程序不能启动。我曾用和情人约会来比喻去清华听阎学通教授讲课,而此时我的心情,大概就和与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孩第一次单独约会而还没有见到她时的心情相差无几吧。

    如果不顾轻浮僭越的话,我自忝和张睿壮教授都是现实主义这一派的。按照库恩的科学哲学,我们同属一个范式,按照拉卡托斯(Imre Lakatos)的科学哲学,我们同属一个研究纲领,因而我和他在学术上的共同语言是天然生成的,这与我和他在知识积淀、学术功底、社会地位的差异无关。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去年首届文化节时我去清华接阎学通老师来师大做讲座,一路上我和阎老师的交谈也是那么自然和投机,仿佛我和他是已经相识很长时间的老熟人一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阎学通和张睿壮,同是中国国关学术界公认的现实主义的权威,而我,则是同一个理论流派的浅学后进。

    和张老师聊,绝对不可能不谈到他的老师。肯尼斯·沃尔兹之于国际关系学,有如牛顿之于物理学,亚当·斯密之于经济学。我说:“我们国关学界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已有成果苛刻批判甚至全盘否定的多,而吸收继承的少之又少。相互依赖这一自由主义的理论核心,其实早在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当中就已经被详细论述并给出了不同于自由主义的现实主义解释。而令我纳闷的是,怎么后来的那么多研究者对此竟然一无所知呢?”张老师听了,频频点头,对我的这一意见深表赞同。

    齐霁问:“张老师,您学术功底那么好,而且学术影响力那么大,可是研究成果却比较少。这是为什么?”张老师的回答给了我深深的教悔:“现在好多所谓做学术的人写的论文和书,一年之后还会有多少人去看?五年之后呢?十年之后呢?好多书,别说一年之后了,就是刚印出来恐怕就直接被人扔进垃圾堆了。写这样的东西,和真正的学术差得太远了。”

    我想,张老师在伯克利的那些年,除了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之外,更是学习到了真正的学术精神。我不认为这样的精神是“美国的学术精神”。不错,这样的精神和观念的确出自美国的大学,但它却是属于全人类的。如果要用中国的语汇来诠释这种精神,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追求真理,淡泊名利。道理很简单,中国人像这样的道理一讲一大套。而从来不讲大道理的美国大学,却将大道理真正地变成了现实。

    我们中国国关学界,乃至整个中国的学术界,正是缺乏这种大道理的转换。正因如此,张睿壮这样的学者,才尤为宝贵。

    我还请张睿壮教授在《国际政治理论》的扉页上给我签名。——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请别人给我签名。张老师欣然同意,提笔写道:“杨原同学:努力学好国关理论。张睿壮 二〇〇七年五月十八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12-7 19:0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7 03:3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