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仲平文章:是什么把中国送到世界大国位置——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9 16:5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2009年,新世纪的第十年,也是重要的转折之年。
  这一年,经济危机中的世界,正从坍塌的市场中艰难求索复苏之路。而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穿越了60年山河巨变的岁月,再一次挺立于新的历史起点。
  60年过去,我们和我们所处的世界,经历了太多的冲突与坎坷,在发展与变革中行进,同样面临秩序的重建,同样期待破除横亘在脚下的一切障碍,从发展的困顿中突围,孜孜以求人类美好的彼岸。
  所不同的是,6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那场改天换地的社会革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世纪里世界巨变的结果。今天,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升腾着的变革热情,则更多来自年轻共和国内心无法抑制的发展渴望。
  像一个迎着朝阳奔跑的青年,我们的共和国以60年不变的执着和坚韧,沿着走向复兴的“中国道路”,开始又一次现代化征程的跋涉。
  有人说,一个国家,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才能在现实奔腾的浪潮中把握方向;一个民族,只有正确理解自己的道路,才能在不断的社会变革中走向进步。
  我们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未来的答案。
  (二)振兴中华,赶上世界潮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
  毫无疑问,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开启了自身发展的历史纪元。但这个崭新的纪元,所面临的困难和考验,所经历的挑战和艰辛,丝毫不比此前一个世纪少。
  当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时间开始时,中国***面临的除了满目创痍的社会,还有一个并不清晰的未来——从未有过国家管理经验的政党,如何将一个落后的国家引领上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世界用狐疑的眼光看着在战争废墟上插上五星红旗的新中国,看社会主义的小草,如何从这块贫瘠坚硬的大陆上挺立。

  远大的目标立足于贫弱的基础,光明的前景发端于艰辛的探索,历史的豪情蕴藏着现实的挑战,新中国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尽管这种落差与冲撞,伴随着60年风雨历程,但新中国终究以60年峥嵘岁月,在中华大地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从贫穷落后到初步繁荣,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站起来了”到“举足轻重”,60年间,社会主义中国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
  政治学家约瑟夫·奈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约瑟夫·奈看到了“中国奇迹”的经济硕果,更看到了奇迹背后的“政治价值观”,因此触及了“中国奇迹”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将新中国送到了一个世界大国的位置。60年,新中国用举世瞩目的跨越,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历史比任何滔滔雄辩更能呈现真理,更能留下启示。今天的人们在讨论“中国奇迹”时,目光更多地聚焦在这30年中国发展的狂飙突进,而奇迹的发生,又何尝不是从60年前我们踏上那条道路开始?
  (三)为什么我们会选择社会主义?
  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文明结构的重塑,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方位转型,其间必然蕴含着它们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
  回首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一条历史结论分外鲜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正基于此,邓小平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这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的、必然的抉择,也是一种主体的、理性的、智慧的抉择。
  如果说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领导”,那么“社会制度”则是现代化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追赶发展的压力异常沉重,而技术、知识、人力资本等现代化的动力因素又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根本上讲,184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同现代化相适宜的社会制度框架,而制度变革的成效往往直接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反复强调,我们的总任务是“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开始,我们选择的就是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艰难曲折中,共和国的人民属性,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始终被一代代人坚守。60年光辉历程表明,它是开辟新中国现代化道路最重要的制度支撑,是共和国缔造者留给未来最宝贵的政治财富。
  “只有社会主义才有凝聚力”。60年来,作为一种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信仰和精神信念,社会主义制度有效地集结了最为广大的社会力量,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动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成为新中国现代化列车高歌猛进的动力源。
  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将这个曾经四分五裂的国家凝聚成一个整体,催生了万众一心、同风共雨的强大合力。这才有了亿万中国人民危难艰险之中救国的奉献和牺牲,一穷二白之上建国的探索和激QING,遭遇困境之后强国的勇气和智慧,在中华大地创造奇迹,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7 00:3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