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荫权:香港增软实力配合国家战略 不会被边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9 16:4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新社香港九月二十九日电  “只要认清时势,把握机遇,香港不单不会被‘边缘化’,更可以利用本身的独特优势,在区域合作和国家发展中继续扮演无可取代的角色,并且从中得益”——在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接受了中新社的专访,畅谈两地的融合和香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角色。

  香港有贡献更有长足发展

  曾荫权指出,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香港在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香港利用内地低成本的优势,把对外加工贸易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内地、特别是珠三角一带,本地则专注于规模不断扩大的贸易服务,成为亚太区的主要服务中心。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使进入成熟阶段的香港经济,仍能保持年均约百分之五点七的持续快速增长,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香港人均收入也由三十年前的不足四千美元,大幅提升到今天的超过三万美元。

  第二,三十年来,香港在内地累计投资超过三千亿美元,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产业基础。这使香港无论是过去或是将来,都可以分享内地经济发展的成果。CEPA的实施和深化,打开了香港服务业投资发展内地服务业的大门,使香港的服务优势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第三,伴随着内地经济成长而迅速壮大的中资企业,成为香港上市集资的主体,巩固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内地逐渐富裕起来的民众,成为香港旅游购物的主力,促进了香港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回顾香港和祖国内地六十年来的关系变迁,曾荫权娓娓道来:新中国成立之初,大量来自内地的资金和人才推动香港走上工业化道路,加上香港的自由经济政策,以及香港人的灵活拼搏精神,创造了香港的经济奇迹,在七十年代初步建立了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旅游中心的地位,也是国家与国际社会联系的主要通道。

  至一九七八年国家开始改革开放,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加上工业化的需要,带动了香港制造业向内地、特别是广东转移,促进了内地经济发展,也为香港带来大量商机,香港因此成功转型为国际商业和服务中心。“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扮演先锋的角色,”曾荫权说。


  曾荫权说,香港率先在内地开办合资企业,拉开了中国引进外资的序幕,截至二00九年上半年,香港对内地投资累积约三千七百亿美元,占内地外来投资差不多四成;近年,香港积极吸引内地企业来港上市,截至二00九年七月,已筹集了资金约二千八百亿美元,为内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资金。

  曾荫权说,香港还在市场经济、法制和社会运作等方面起了示范作用,协助内地的改革和发展。

  “自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在各方面,尤其是经济上全力支持香港,”曾荫权说,“在香港面对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和去年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时,中央政府的支持对香港起了稳定作用。二00三年CEPA出台,进一步推动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也令香港可以在国家改革发展中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贡献。”

  香港不会被“边缘化”

  随着和内地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有人担心香港最终可能被“边缘化”。对此,曾荫权回应说,只要认清时势,把握机遇,香港不单不会被“边缘化”,更可以在区域合作和国家发展中继续扮演无可取代的角色,并且从中得益。

  从粤港而言,他说,经过三十年的合作发展,两地经济早已密不可分,已形成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广东有良好的发展,香港自然也会受益。

  今年一月,国务院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扩大粤港自主磋商范围,要求珠三角在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把粤港合作提升到新境界。曾荫权相信,只要善用《规划纲要》的平台,充分运用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可大大增强粤港澳经济区的竞争力,全面发展珠三角五千万人口的市场,然后辐射至人口超过四亿的泛珠各省。

  过去一年,粤港服务业合作进展良好。CEPA补充协议五和广东“先行先试”措施,已于今年初实施,而补充协议六也将在今年十月落实,两年来共公布了三十四项以广东为试点的开放措施。粤港双方又建立了联络协调机制,务实跟进个别行业利用CEPA遇到的问题;并加强了与个别城市在重点服务领域的合作。

  此外,“粤港在金融合作的成绩也令人鼓舞”,曾荫权说,中央政府在不同场合都表明支持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至于备受关注的香港与上海的关系,曾荫权认为,香港与上海的发展不是此消彼长,是可以共同发展的。“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多于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不同地区,”他说,“中国同时拥有香港和内地两个金融体系,是国家金融发展的一个独特的优势。”

  曾荫权强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通过市场竞争奠定的。香港经过多年在亚洲时区内,与很多其它城市竞争而得到今日的地位,是经得起考验的。“在金融海啸之下,我们的银行体系完全没有出现系统性危机,这突显香港金融系统的稳健和独特优势。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令上海和香港比翼齐飞,带动我们国家的经济继续腾飞。”

  香港增加软实力配合国家战略

  在与国家共同发展进步的同时,曾荫权说,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在背靠祖国、保持繁荣的同时,还要努力尝试,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为本身和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

  他举例说,香港是中西文化汇聚之地,有强大的国际网络,也是海外华侨华人网络的中心。香港可以发挥“一国两制”的灵活性,充实作为亚洲国际大都会的内涵,增加自身的软实力,配合国家的对外战略。

  其次,“金融海啸”使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急剧变化,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欧美也正加快国际资本市场的整合。他说,香港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金融优势,扩大人民币在港业务;另一方面,要积极为“两岸四地”经济融合与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促成大中华经济圈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互补与进一步合作。

  其三,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致力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曾荫权说,香港的服务业发达,管理经验丰富,信息发达,与国际联系广泛,“我们正可利用这些优势,与珠三角地区共同提升产业结构,开拓高增值的新兴产业,提高整体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06:5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