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国暗战IMF投票权 难撼西方主导权地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2 10:5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题结束2009年09月19日 08:46   来源:广州日报   党建军[我要发表评论][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德媒:2023年中国将统治汽车业
·专题策划:聚焦中美轮胎特保案
·瑞信陶冬:房地产滞胀未必见顶
·野村证券:"撤出策略"时机未到
·美刊赞中国60年:经济超日赶美
·蒙代尔:RMB2年后取代日元地位

·纽约时报:中国已走出金融风暴
·法兰克福车展:欧洲车市已复苏
·知情人士称高盛2.5亿入股吉利
·纳斯达克效应在中国能否再现?
·《华侨华人与共和国》图片展
·外电:中投公司或联手瑞士公司


    9月24日~25日,第三次G20峰会将在美国匹兹堡市召开。9月4日,“金砖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发布公报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分配不公平问题已严重损害了其合理性,提议转移7%的份额,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有的总体份额与其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大体持平。

    与此同时,有报道说,美国幕后正向欧洲施压,要求欧洲将其在IMF的投票权份额减少5%,分权给中国等新兴国家;欧洲国家表示反对,同时要求取消美国在IMF独享的否决权。

    就此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表示,在调整IMF投票权分配的问题上,美国向欧洲施压是一种“聪明”之举,旨在借此减少对美国自身的压力。不过,这种分配权的调整,并不能改变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      

    美力保有否决权

    主动“施压”欧盟

    Q&A

    广州日报:有报道说,美国要求欧洲让出其在IMF5%的投票权给新兴国家,如何评价美国的这一举动?

    江涌: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保住美国在IMF重大问题上的否决权。在目前情况下,IMF的改革必须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分权。在此基础上,要想保主美国的否决权,就必须迫使欧洲让出部分权力。

    实际上,按经济总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而言,欧盟与美国相当,但欧盟整体在IMF中所拥有的投票权比例超过30%,远高于美国的近17%。在G8的体制下,面对欧洲国家居多数的现实,美国无法提出这一建议;但在G20的体制下,欧盟变成了少数,美国则可借此采取高姿态,拉拢要扩权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和欧洲都认为,美国在IMF中独享的否决权是一种不合理安排,应该取消。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要想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安排仍不现实。

    杜金岷: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向欧洲施压,这是因为:

    1.客观上,金砖四国经济实力上升,IMF以前确定的投票权份额早已过时,存在权力与义务不对等的问题。2.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元的霸权地位有所动摇,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减轻金砖四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对美元的压力,美国没有一味阻挠,而是紧跟形势决策,向欧洲施压,可以说,美国此举非常聪明。

    至于美国在IMF否决权的丧失,很长时期内还难以做到。取消这种否决权,则意味着美国地位已经衰落,目前还不是现实。

    IMF投票权调整

    非G20核心议题

    Q&A

    广州日报:美国逼欧洲分权的目标能否实现呢?调整IMF投票权的意义多大?

    江涌:美国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欧洲国家不能用一种声音说话,而美国则可以各个击破,而且,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展现出其外交技巧,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美欧此前就曾表态,在2011年1月1日之前,调整IMF的投票权配额,不过,这种调整的意义并不大,可以说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即使调整之后,IMF的实质主导权仍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在即将召开的G2O匹兹堡峰会上,IMF的投票权分配的调整问题并非最重要议题,最重要的是金融秩序改革问题。对此,美国有美国的方案,欧盟有欧盟的方案,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的方案,最终采取何种方案仍有待观察。

    杜金岷:实现这一目标比较困难。欧洲国家自然不愿让权,放弃其既得利益,因此,这也是对美欧关系的一次考验。此外,欧盟之所以成立,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成为世界一极,而非美国的附庸,因此,对其既有的权力,欧盟不会轻易放弃。

    此次G20峰会将主要讨论经济刺激计划的最佳点,所谓投票权的问题是美国的一种姿态,是为避免实质性问题上受到其他国家的压力。如果在调整中,可以增加发言权和投票权,当然不错。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投票权的变动更多是一种信号。对金砖四国而言,增加在IMF的投票权只是权宜之计,是一个过渡性和暂时性的目标,而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的根本目标是打破对美元的依赖,摆脱美元的影响,不如此,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将始终受制于美国。

    中国应该重视此次投票权的调整,借此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投票权,但同时应明确,这并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较小的目标。即使投票权按照预定计划增加,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导权仍在西方。就目前而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时机并不成熟。

    三次峰会选择

    凸显英美主导

    Q&A

    广州日报:首届G20峰会在华盛顿召开,第二届G20峰会在伦敦召开,第三次G20峰会又选择在美国匹兹堡召开,如何解读峰会的选址?

    江涌:峰会地点的选择显示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两国,依旧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话语权。

    一方面是因为,美英因共同利益而牢牢绑在一起,另一方面则因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不愿承担相应责任。承办峰会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要设定议题,展开大量的协调工作,要付出安保等成本,保证峰会的成功,为峰会的失败承担责任。

    G20峰会再次选择美国,也显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主动地位,表明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这也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尚不清楚国际金融秩序如何运作,也未做好准备。未来G20峰会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下一步就看下次G20峰会的选址了。


    杜金岷:G20峰会之所以首先在美国召开,就是源于美国引爆的金融危机。当然,在美国召开,更便于结合美国结合自身情况,讨论相关更针对性问题。

    危机过后,G20能否继续运转还很难说,如果G20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可能会轮流做庄。

    小资料

    IMF

    投票权现状

    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份额中,美国以16.77%位居第一。

    根据IMF规定,所有重要提案均需85%的投票权通过,这就意味着美国在所有重要事项上都拥有否决权。

    欧盟国家在IMF的投票权总额超过了30%,远远超过了其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例,而金砖四国在IMF的投票权未能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可以看出,IMF的权力分配已经过时,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点睛语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IMF要想改变美国所拥有的否决权这种不合理的安排,依然不现实。——江涌

    对于中国等国家来说,这种调整只是一个暂时性、过渡性目标,而不是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领域的终极目标。——杜金岷

    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杜金岷: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龚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1:4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