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讲和平发展少作历史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2 08:5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中国威胁论”出笼以来,相关的争论就没有间断过。中国如何应对外界的非议、解释自己的和平意图是一个困扰学界、政界的难题。有些人希望通过历史比较让外界相信,今后中国一定会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他们热衷于选择“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历史事件,证明中国今后不会搞武力的海外扩张。但不曾想到的是,这样的话并没有让外国人放心。
    照理说,“爱好和平”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之一,中国人当然也不例外。但“爱好和平”是一种精神理念,当主体发生变化,或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其含义也有很大区别。在封建社会,人民的美好愿望似乎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具体行为。从国家内部来看,封建君主假人民之名,对人民施以“太平”之惠,无非是希望安享天朝的美梦,实际上是在维护他一家一姓的江山,与人民毫无瓜葛。
    从国与国关系看,随着国家政治的出现,国际间无政府状态必然演进到一种强权政治。尤其是历代封建帝王都遵循“光被四表”、“王者无外”的外交战略,实际上是在国与国之间的等级关系的基础上维持着“太平盛世”。自唐朝开始,朝贡制度就成为当时国际间主要外交渠道,强国一般是通过“朝贡”关系来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和“宗主”地位。比如宋王朝对大理、安南等国的统治;而早在清军入关以前,朝鲜王国就已成为满清王朝的藩属国……对于朝贡国来说,强大的邻国从来没有“平等以待”的心态,双方和平共处建立在“年年进贡,岁岁纳粮”的前提之上。
    纵观世界历史,这样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大国的统治者一般是很少有邻国可以作为他们的野心目标的,如果有这样的邻居,他们也早就用武力把他们吞并了。”正像孟德斯鸠描述的一样,历史上爱好和平、不搞侵略的大国还是相对罕见的,国力增强导致对外扩张,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个难以改变的历史规律。如果说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维系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的话,那么在欧洲,实力均衡的打破只会带来无尽的战乱。在很多西方学者的眼中,他们更愿意将现代的中国看成是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可见,简单的历史比较并不能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反而授人以柄,陷入了一些人的圈套。

    尤其是在政治语境里,用历史比较来说明现在的问题往往是站不住脚的,也容易让人对中国现行的和平外交政策产生误解。周围的邻国难免不会这样想,中国对“和平”的定义难道就是建立在朝贡体系基础上的和平吗?还记得一位在中国工作过很久的美国外交官说的一句话,他说:“中国的问题在于它的历史太长了,你可以截取一段来证明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也可以截取一段来证明中国不爱好和平。”这位外交官的话可谓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当有的人希望用郑和下西洋来证明今后中国会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的时候,请别忘了,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也曾为领土扩张四处厮杀。
    笔者在这里提出不要用历史比较说话,并非是在玩文字游戏。要让世界理解中国对世界和平的祈愿,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工程。与其用久远的历史说话,不如谈谈现代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9:5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