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状外交”重组大国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2 08:4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值新年伊始,地区和国际媒体开始出现一个新词“网络外交(network diplomacy)”(或曰“网状外交”,以区别于“internet diplomacy”)。按照笔者的理解,这是指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各大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不再是过去冷战时代的非敌即友模式,而是呈现纵横捭阖、亦敌亦友的新格局。而在近年的中国外交中,这一所谓“网状外交”模式则显得尤其明显。
    如今,各大国之间的互动基本摆脱了冷战时代美苏两大集团的非敌即友模式;各大国在不同问题上与多国形成不同的合作组织,一方面在经济上互有往来,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是合作和潜在对抗兼而有之;各大国之间互不以对方对自己的政策取向,来决定自己的策略。这一“后冷战时代”的战略格局,既增加了各大国战略互动的错综复杂,同时也为各大国消弥潜在战略冲突和敌意提供了契机和空间。
    以中国对外关系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被美国视为在21世纪的潜在战略对手,美国的对华政策和全球战略出现明显以中国为潜在对手的格局。但在最近10年,从克林顿时代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开始,一直到“9·11”之后中美在全球反恐问题上的合作,中美越来越多地展开地区和全球层面上的合作。譬如在朝核问题上,六方会谈使中美合作的需求更为强烈,双方甚至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互动格局”。
    在全球层面的多边关系方面,近年中国在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拓展了与欧洲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并积极发展同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等美欧传统势力范围内的国家的关系。
    仅2006年,就有3个国际性的峰会在北京举行:7月上海合作组织10周年峰会,11月中国和东盟峰会,以及随后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3个峰会,总共有6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访中国;再加上这一年里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中国的访问,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Jintao对美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访问,中国“网状外交”的模式呈现得尤其明显。
但在“网状外交”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切忌以冷战时代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后冷战时代的“网状外交”及其效应。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当中欧、中俄开始战略接近时,美国方面显得颇为紧张;当中国将触角延伸到美国后院拉美时,美国也表现出极度的关注。
    必须承认,在新时代错综复杂的战略格局下,各国为了防止一国独大和确保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势必加强多边往来,以“势力平衡”来保持国际格局的稳定。但必须指出的是,所有“网状外交”的使用,并不是为了联合他国来反对潜在被针对的国家,而是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而努力。原因很简单:在多边的纵横捭阖之外,各国也在同时发展与潜在被针对国家的合作关系。以此为特征的“网状外交”,既折射当今国际格局的复杂性,也揭示其间外交作为的无限空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7:2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