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位前员工的自述:很骄傲和雷曼一起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1 14:5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雷曼一直是一群有理想的聪明人在一起工作,我们很骄傲在这里工作过,也很骄傲能够和雷曼一块死。”一位前雷曼兄弟的员工这样对本报记者说。
“回想起往日一起走过的日子,能够与这样的同事一起共事,共患难,还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他的语气神态中对雷曼充满了怀恋。
他是前雷曼兄弟固定收益部门的交易员,现在巴克莱任职。尽管在新公司已工作了一年,但在这位前雷曼员工心目中和言谈里,雷曼兄弟是“我们公司”或“公司”,而巴克莱只是一家“欧洲二三流投行”。他说,这也是纽约多数前雷曼员工的观点。
他说,在雷曼兄弟即将倒闭一周年的纪念日(美国时间9月15日)里,一帮前雷曼员工发起“组织了一个很大的聚会来纪念雷曼”。
他还告诉本报记者,巴克莱昨天给所有员工发出了通知,不允许员工与媒体接触。
为什么不救我们?
回想起去年雷曼倒的时候,当时我们的感觉就是雷曼被鲍尔森给干掉了——他死活不愿意救。
但是雷曼倒了之后,政府救了美林,马上又救了AIG,所以鲍尔森不救雷曼实际上就是杀鸡给猴看。
不过后来想想也可以理解这一策略,杀鸡给猴看是小布什的惯用手法了。
雷曼CEO迪克·富德(Dick Fuld)其实只是一只替罪羊。如果没有政府救助,哪个公司都一样会倒闭。雷曼在华尔街上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它的有毒资产比高盛摩根士丹利要少得多了。鲍尔森找一只鸡杀了,才能去国会要到钱。
从雷曼倒台开始,就是一个转折点,整个市场就一泻千里了。市场冻结,没人敢做交易了。全球金融市场崩溃,这时候不管什么公司鲍尔森都救了。
你可以理解鲍尔森这样的行为,但你还是会非常愤怒。公司倒闭之前,我们自己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分离坏资产,寻找融资,但为什么死的只有我们一个呢。
我们最不满的就是鲍尔森与高盛的利益关系太严重了。鲍尔森在当财政部长之前把高盛做得很成功。
与其他的公司相比,雷曼不会要那么多钱的。
雷曼没有倒的话,危机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恐慌。最后整个市场完全不运作了,这就说明是鲍尔森和伯南克犯下的严重大错误。
不过从最近的情况看,TARP确实起了一些作用,拯救整个系统的办法现在看还是有效的。鲍尔森的名声也因此有些恢复。
很骄傲和雷曼一起死
我是去年9月14日周日晚上知道公司要破产了,在电视上看到同事们往外搬箱子。我们当时一直不认为公司会倒,觉得政府肯定会救的。没想到美林跳出来把自己出卖了,这种手段很丑恶。所以你看,美林的CEO最后下场也不那么好,被美国银行扫地出门了。
我周末没有去公司,周一去的,对当时的情形也很震惊,但是绝望中也还有一点希望,觉得巴克莱会买雷曼。后来周二的时候就宣布了巴克莱收购雷曼。当时我们听说迪克·富德还是做了很多努力,希望能尽可能保留更多的人。
当时大家都在找工作,周一的时候有一些猎头来找了,也有人打电话面试。我基本上没什么事干,就改了改简历,同事之间各自交换了私人联系方式。然后把自己的私人物品打包。
当时公司给我们发邮件,让大家继续工作。迪克·富德在邮件中也说,他觉得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大家在一起奋斗了这么多天,到处找融资,也卖了一些资产,最后还是倒闭了。
这个公司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仅仅只是经济方面的损失了。
很多同事在雷曼工作了几十年,都把这里当作一个家,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种感觉也非常普遍。在华尔街上,也只有高盛、摩根士丹利和雷曼这三家公司的员工能够把自己公司当作是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可以理解迪克·富德。
但是,在巴克莱我们就没有这种感觉,绝大多数以前雷曼的人都觉得巴克莱只是一份临时的工作。
不过,公司里当然有人对富德很愤怒。雷曼2万员工,总共损失了100亿美元,每个员工平均损失50万美元。随着公司股价不断下跌,内部员工一直在买公司的股票,公司也鼓励员工们买。很多人都买了因为觉得雷曼不会倒。我自己用401也买了很多。
华尔街格局、模式变化
你问巴克莱来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其实,我们不觉得是他们来了。
确实他们CEO来的时候还是很谦虚的,他当时在我们公司讲话时说,很高兴与雷曼合作,能够收购雷曼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他们知道巴克莱的人比雷曼要弱。
以前的华尔街是投行更强。雷曼倒闭之后,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等商业银行变得更强些,由于人们对商业银行更信任。
另一个变化是有些金融产品没有了,比如结构化产品,这些产品是你很难理解其风险在哪儿。还有,以前华人就业可以靠高明的数学搞出复杂的数学模型,现在华人很难靠这些找工作了。
我觉得,在盈利模式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现在市场上的玩家减少了,高盛地位进一步巩固。
反思:雷曼的教训
至于雷曼的教训,一是投行的模式,高风险杠杆的确太高了;二是金融监管确实有问题,监管非常弱非常滞后;三是公司管理层没有判断到金融危机强度这么大;四是华尔街对风险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复杂产品的风险管理,以及模型方面都不完善。
尽管杠杆太高不好,但金融创新还是有必要的。欧洲的科技不如美国发达,主要就在于美国有一个华尔街,那些创新的科技马上能得到华尔街的融资,进行产业化。
美国的金融监管非常滞后,宏观的经济危机只能宏观政策来调控,系统性风险不能单个来化解。鲍尔森对情势估计不对,都是出事了之后再去救,直到雷曼倒了以后才想起必须要系统性拯救。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果银行出了问题就要纳税人掏钱,但银行的利润就是银行及其利益相关方拿了,这是华尔街引起民愤的一个主要原因。
贪婪是华尔街本身的通病,华尔街记忆力是很差的,过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前仆后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8:4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