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已经在‘量’的方面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在的任务就是在‘质’的方面下工夫,做强我国高等教育。”全国政协委员王耀华认为,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不仅是毛入学率的提高,而且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观念、功能、学校类型与规模、质量标准、入学与选拔方式、教育内容和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
他建议:加强政府对高教宏观调控的力度,从超常规发展转向稳步发展,控制每年各高校招生数,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高校应转向走以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提高教学质量,调整与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多样化、分类型、分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抓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重视梯队建设和创新拔尖团队建设,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建立和完善高校与社会共同育人新机制,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气氛。“政府已经提出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但不仅仅是要适当控制,而是应严格控制。”福建全国政协委员李未明指出,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在扩招后发展很快,也为更多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一些高校扩招步伐过大,把校区扩大,盖了很多高楼,带来了一些突出矛盾,包括师资、教材、教学质量以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他认为,科学技术是发展的明天,而教育则是社会发展的后天。因此,高校应严格把握教学的核心,即教学质量。教育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我们的后天就会出现问题。(记者 郑昭 周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