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规范与学术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些年,有位经济学家写了一本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书,出版后在读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许多人一样,我也从这本书中获益匪浅。在我的心目中,这无疑是一本好书,在当代学术著作中是出类拔萃者。后来,在一次颇有“轰动效应”的全国性学术评奖中,这本书由读者推荐获得大奖,可见这本书给了为数众多的人以教益。然而,就在这本书好评如潮时,有一位经济学界的“大腕”级人士对之发难,指责其不合“学术规范”。对经济学的“规范”我自然无由置喙,但对这种以“学术规范”的名义做出的责难,却大有腹诽。我想,即便这本书不合这位“大腕”级人士心目中的规范,就能说明它一钱不值么?比起那无数虽严守“学术规范”但却无声无息,出了印刷厂就只配进造纸厂的专著来,这本书难道更没有价值么?


认为学术研究应该遵守一定的规范,这本身并没有错。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规范,学术研究也没有理由例外。但如果不知不觉间把“学术规范”当作了学术标准,以至判断学术论著时,不是看它有多少新意、多少创见,以及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何种影响,而是看它是否遵守了“学术规范”,那就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了。在一种有限的意义上,所谓的“学术规范”与体育比赛的规则相似。一个严守规则、从不犯规的运动员,未必就是一个好的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最重要的,是进球,是得分,而不是规则表演。同样,在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对真问题的发现和阐释,是言之成理并产生良性影响的独特见解。正像偶有犯规的运动员不妨同时也是大受体育迷们崇拜的明星一样,未必十分合乎“规范”的学术著作,也可以同时是优秀甚至经典之作,这样的例子,其实可以举出许多。

之所以说所谓“学术规范”与体育比赛的规则只在有限的意义上相似,是因为“学术规范”还有着模糊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这样几种特征。即使极力强调“学术规范”的人,也无法像解放军官兵背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一样背诵出他们心目中的“学术规范”,而且,两个同样强调“学术规范”的人,他们理解的“规范”很可能并不完全同样,这说明所谓“学术规范”,其实是模模糊糊地存在着的。至于“学术规范”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则更是一目了然的事。用今天的“学术规范”去衡量中国的先秦诸子或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则他们的著述、言论,或许根本就不能算“学术”。同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学术传统,也有着对“学术规范”的不同理解。

今天中国学术界那些极力强调“学术规范”的人,他们心目中的“学术规范”,基本上是西方现代学术的规范。但即使是这些人自己,也并没有都能严格按西方学术的规范做学问。他们充其量只是对西方规范的有限度的移植。他们那些自以为很合规范的著作,如若严格按照西方的“学术规范”来衡量,恐怕也是不够规范的。

在强调“学术规范”时,人们常常要提到剽窃问题,把剽窃他人成果当作违背“学术规范”的典型表现。但在我看来,剽窃问题并不属于“学术规范”的范畴。“摩西十诫”里就有不准偷盗一条。不偷不窃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我并不反对一般意义上的对“学术规范”强调。但我们应该同时意识到,所谓“学术规范”,始终只是一种外部的制约,在学术研究中,比失范更可怕的,永远是平庸。倘若一个学者仅凭严守规范便可以傲视群伦,那这个时代的学术,真是不可救药了。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


学术批评网()转发  2001年11月18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5 06:3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