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生活中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不知不觉间,又到寒而不冷的岁末。
吾等小人物的命运,只能是挣扎着奔突、匍匐着前行,平淡无奇。因了学术批评和学术批评网,一方面固然遂了自己的志趣和主张,另一方面也招惹了是非和匿名信。也因为此,乃至与曾经的师友分道扬镳,由此而感悟学界人间的世态炎凉。
即将成为历史的2004年,于个人而言,一如既往,尽管碌碌无为,但确乎是忙忙碌碌。
以下所记,大致以个人的经历,回眸2004年学术规范建设的历程。
3月,主编《学术规范读本》(与张保生合作),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选收1988-2004年发表的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代表作128篇,91万字。本书系《学术批评网文库》之一。
4月2日,《东方早报》发表该报记者邬静娜围绕学术规范教育问题而进行的专访《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
4月21-22日,参加教育部社政司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在成都主办的“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定性与定量评价研讨会”,就学术集刊及其评价问题作了会议发言。
5月12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举办的《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专家学者座谈会,并作题为《精确定位 创新栏目》的发言。
5月15-16日,参加由《云梦学刊》在岳阳主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作题为《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的发言。北大教授贺卫方、《历史研究》主编徐思彦、《社会科学报》总编辑许明、《社会科学论坛》主编赵虹等出席此次研讨会。
6月13-14日,作为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成员,赴上海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进行实地评估。
6月21-22日,作为大会文件组成员,参加教育部社科委成立大会,根据与会委员提出的修改意见与建议,负责《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文本的最后修改与定稿事宜。自2003年9月起,本人作为该《规范》起草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一直参与其起草和修改工作。6月22日,该《规范》经教育部社科委一致讨论通过。
7月1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该报记者樊未晨的专访《学术批评网主持人杨玉圣:教育和学术不能大跃进》。
8月12日,参加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袁振国主持的关于编纂《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蓝皮书)的专家座谈会,并提交了有关书面建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等出席。
8月14-17日,出席《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在河北蔚县举办的该刊暑期恳谈会,围绕该刊2005年改版、打造中国学术评论第一品牌等话题达成共识。《中外法学》主编贺卫方、《现代中国》主编陈平原、北京大学教授夏晓虹、《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编仲伟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安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启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叶继元、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马小泉、《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经济研究》副主编詹小洪等出席恳谈会。
8月26日,作为专家,参加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主任王旭明主持的教育部2004年第27次新闻发布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新闻发布会,提交题为《学术规范与青年学者的使命》的书面发言,并回答有关记者提问。新闻主发布人为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靳诺,副司长袁振国、科研处处长张保生以及教育部社科委委员王宁、葛剑雄、李强出席发布会。
8月,《社会科学论坛》发表《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索阿娣的专访《“学术宪章”:学术规范的非法律把脉——访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
9月17日,《科学时报》发表该报记者王卉就《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所作的专访《“学术宪章”: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兴规树范》。
同日,《光明日报》发表该报记者曹建文对杨玉圣、张保生等的访谈《学术研究:从“失范”到“规范”》。
9月28日,参加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宋永刚主持的师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主要是就教育部正在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
10月,主编《学术规范导论》(与张保生合作),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迄今第一本也是唯一的学术规范专著,由北大贺卫方教授、中国社科院刘庆柱教授和王延中教授、北师大王宁教授和朱旭东教授、南开李剑鸣教授、南大任东来教授和周宪教授、复旦葛剑雄教授、上海社科院童世骏教授、河大李振宏教授和周祥森编审等20位志同道合者倾力合作撰写。本书以纵横交叉、点面结合为原则,力求论述学术规范的科学体系、基本原则以及若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规范。本书系《学术规范书系》之一。
10月13日,《光明日报》发表该报记者曹建文、殷泓对杨玉圣、曹树基等的访谈《惩戒学术不端 维护学术尊严》。
10月17日,发起、筹办的“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在高教社顺利举办,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处长张保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美国研究》编审赵梅、北大历史系主任牛大勇、《中外法学》主编贺卫方、《清华法学》主编许章润、《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李醒民、《历史研究》主编徐思彦、《出版人》总编辑陈晓梅、《律师文摘》主编孙国栋、《社会科学论坛》主编赵虹、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马小泉、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社长徐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和洪大用、南开大学教授庞中英、《黄河》副主编谢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坦、邢东田、孟彦弘和侯旭东、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所长郭小凌、中国政法大学历史所所长郭世佑以及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中华读书报》《新京报》《科学时报》等媒体的朋友出席此一论坛。有32位学者签署了由本人草拟、经多位友人修改的《关于恪守学术规范的十点倡议》。《十点倡议》后由《中华读书报》《社会科学报》《科学中国人》《云梦学刊》《社会科学论坛》《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等多家报刊发表。
11月2日,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之邀,在该基地主办的全国高校语言文字高级研讨班上作题为“学术规范与青年学者的修养”的学术讲座。
11月3-4日,作为特约发言代表,参加教育部社政司在杭州主办的“全国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育部社科委主任吴树青、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靳诺、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顾明远和章培恒、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袁振国、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李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李伯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等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11月16-20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今晚一刻”分5期连续播出了对上述学者的访谈。
11月10日,应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之邀,为该校教授培训班学员作题为“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学术讲座。
11月24日,《人民政协报》发表该报见习记者关慧的专访《确立科学标准 让学术回归学术——就学术规范建设问题访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
11月27日,应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风鸣教授之邀,参加该校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开幕式,晚上作题为“学术规范与学术发展”的学术讲演。
11月,《出版人》(月刊)发表该刊记者安心的专访《捍卫学术规范——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
12月10日,《科学时报》“科学周末”版发布“2004科普十大公众人物”,本人名列其中(其余9位分别是杨振宁、隋鸿锦、王渝生、郭耕、李象益、潘绥铭、陈省身、潘岳、宋正海)。
12月,主持编辑(执行总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本书编委会编,于光远、季羡林、蔡尚思任名誉总主编),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收入1994-2000年优秀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50篇,凡17册,约800万字。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04年12月2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