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振鹤:学术著作应以《谢辞》为开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8:5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开任何一本西文的学术著作,都有一篇《谢辞》(英文用的是Acknowledge ment),或者放在最前面,或者紧接在序言之后,但绝不会置于正文后面。这篇《谢辞》有时很具体,详细说明此书是受了谁的启发或者在什么著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也有的比较宽泛,感谢师友同行的启发、讨论与争辩对该书问世的促进作用。但决没有人以为自己的著作是一空依傍,全都是个人空前的创新。

这篇《谢辞》并不是虚文假礼,而是学术发展在一个具体方面的真实记录,是对前人学术成果的一种必须的尊重。

学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任何人都是踩着前人的肩膀在不断向上攀登,任何自我作古,以为一切学术成就都是自出机杼的人,只是一介妄人。除了全书的谢辞,在正文里,也经常看到有脚注具体感谢某一处想法是得到某人的启发,甚至某一段资料是得到谁的提示,反映了一种真正不掠人之美的风度。

但奇怪的是,国人没有在学术著作前面放置这样一篇《谢辞》的习惯,至多只是在全书的最后写有一篇《后记》,以表示对与本书有关人士的感谢。有些书甚至没有这篇《后记》,或者在《后记》里并不对任何人表示谢忱,而只是阐述自己写作此书如何发明创新,我以为这不是正常的现象。

窃以为中西文化虽有差异,但对学术发展路数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在著作前面写一篇《谢辞》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在学术腐败成风的今天,这样的《谢辞》更显得很有必要,能够督促自己思考我到底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些什么。近来在学术研究领域一直提倡原创精神,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对,但原创与在他人成果上更进一步发展并不矛盾,有些人以为原创就是一切研究成果都是一空依傍,绝无前因,更无借鉴,也无争议,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当然,一时要养成写作《谢辞》的习惯并不容易,尤其如今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剽窃者惟恐人家视其著作不是原创作品,更要避免提到相关著作,就像小偷躲开偷窃地点一样,更不可能有专门的谢辞出现。

职是之故,我觉得不妨先从博士论文做起,要求所有博士论文必须在前面写有一篇《谢辞》,既养成学生感恩的思想,并说明自己的论文是渊源有自,虽有原创,但也有学习过程。过去这样的意思往往放在《后记》里表达,但学校也并不要求一定要写《后记》,所以有些人连《后记》也不写,仿佛自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

有的论文虽有《后记》,但只对导师表示谢意,而对这篇论文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却不着一语,尤其是对有直接关系的研究或其他师友的帮助更是避而不谈,这都是不合适的。全国的在校博士生有十多万人,如果规定每篇论文都必须写《谢辞》,我以为会培养出一种良好的风气。在这种风气影响之下,以后学术著作前面的《谢辞》相信也会风行起来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6年4月12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5 06:0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