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纯净学风与文风 促进语言文字学健康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8:3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言文字学是一门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有极为密切关系的学科,它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 展 ,也关系到社会文化的传播和人们社会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它是一门受到社会广泛关 注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语言文字学与其他学术领域一样,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大好时期,在研究、教学、评论、交流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这一 研究领域里,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学风和文风。学风、文风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次 问题。学风不纯、文风不正的问题,引起了语言文字学界专家学者的重视。1997年10月26日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北京市语言学会 四个单位发起,北京语言学界召开了"纯净学风与文风, 促进语言文字学健康发展"的专 题 座谈会。北京市29位著名的语言文字学专家、教授,部分在京的外地语言文字学学者10余人 以及部分语言文字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一些因故未能与会的学者送来了书面发言。长 期卧病在床的高龄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前所长吕叔湘先生知道这个座谈会 后,请人笔录了他的意见:"语言文字学界搞精神文明建设已是当务之急。批判伪科学和各 种不正之风很有必要。开展这种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对会议表示了热情的支持。会议始终 在严肃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大家对当前语言文字学领域不良风气的各种表现、危害及其形成 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如何制止这些不良风气、促进语言文字学健康发展提出了许多 建设性的意见。  

一、学风是学术研究的生命  

学风正与不正,主要看治学是否认真,研究是否实在,占有资料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实事求是,对他人成果是否尊重。学者们认为,DIZHI不良风气,树立良好学风,无论是对 个 人的学术成长还是对整个语言文字学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家语委语言文字 应用研究所 研究员陈章太说;"学界向来重视学风问题。因为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术的兴衰,影响 着个人学术的发展,所以说学风是学术的生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林连通 说:"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学风关系到学术的兴衰问题,因此都极为重要。"北 京语言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胡明扬教授说:"中国语言学界历来崇尚严谨和务实 、谦逊和宽容,而当前的这些不良的学风和文风都是和语言学界的优良传统格格不入、背道 而驰的,这对青年学者,乃至整个语言学界都是十分有害的。"很多专家学者指出:"当前 学术界存在的这些不良学风,不但影响了语言文字学事业的正常发展,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研 究工作,而且使勤奋工作、努力创造的学者在物质上、精神上受到损害。这些不良倾向如不 坚决DIZHI,还会毒害青年,影响新一代跨世纪人才的健康成长。"大家在发言中多次提到江 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作出的"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 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要"坚决DIZHI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要"开展 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等指示,并且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 的重要任务,辨明是非、DIZHI不良倾向,应该提到建设精神文明的高度来认识。"  

二、不良学风的种种表现  

DIZHI不良的学风与文风,首先需要让全社会都知道不良的学风与文风有哪些表现。揭露 这些 不良风气,使之成为众矢之的,才能有效地DIZHI它。胡明扬教授列举出学术领域的众多不良 倾向,并对其表现进行了具体描绘。他说;"学风浮躁的主要表现是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功 训练,研究问题很少读前人和时贤的有关著作,不愿意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急于求成、 轻率下笔,结果,即使有很好的想法,由于考虑不周全或有硬伤而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或 由于前人已有定论而成为无效的重复劳动。文风浮躁主要是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 ,别人都是错误的,直到自我吹嘘;或者有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故弄玄虚,企图用这种 办 法来显示高深;或者在名词术语上打主意、兜圈子,而不在实质问题上下功夫;有的人以为 引用国内外前人和时贤的著作或重要观点和结论不需要加注出处,或者以为别人都没有读过 国内外前人和时贤有关的著作而把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结论作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来发表,甚 至发展到直接抄袭;在辞书界用剪刀加浆糊或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公开剽窃和抄袭,已经发展 到极其严重的地步"。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奚博先研究员将当前语言文字学界存 在不良学风的主要表现概括为12点,除以上提到的表现外,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正之风的 表现还有:"利用权势在学术界任意示*;金钱万能,把学术界当市场;编造'规律',伪 造'现象',随意修改常识以哗众取宠;党同伐异,学霸学阀或'武大郎开店'作风;拍马 吹捧,无原则附和,出于某种目的,不顾事实地在某某人名上冠以'著名'字样;不顾中国 国情和汉语实际,抄袭或乱搬国外成果"等。这虽然仅是极少数人所为,但危害深远,不容 忽视。  

学者们还指出;近年来,还有个别缺乏语言学基本常识的界外人,假冒语言学家,招摇撞骗 ,蒙蔽大众,甚至利用金钱腐蚀青年学者。虽然性质完全不同,但也是不正之风的一个来源 。这些个别人,扰乱了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败坏了语言学界的名声,不能置之不理, 必须予以揭露。92岁高龄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针对这种假冒现象幽默地说:"大家都知道 《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近年来,语言文字学界也出现了类似'皇帝新装'的事情。有人 抄袭别人的词典;有人不懂装懂,在基本常识问题上乱说一气;甚至还有人拿钱买'教授' 和'博士'的头衔……这些本来很荒唐的行为,反而被大肆吹捧,说他们是'辞书大王'、 '著名语言文字学专家'、'发明了××定律'等等,这和安徒生笔下皇帝的新装不是一样 吗?"  

三、不良风气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  

科学精神,就是在治学上要充分占有资料,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实 在在地做学问,而不能急功近利、唯名是求。正如陈章太先生所说:"纵观古今中外,凡是 学风严谨的学者,总是淡泊名利,做学问严肃认真,对他人尊重;凡是学风不正之人,常是 追名逐利,治学马虎,甚至粗制滥造,欺世盗名,抄袭剽窃,甚至侵权违法。"国家语委语 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民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分析不正之风的来源说:"当前,语 言文字学界的不正之风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 类是抄袭侵权、宣传伪科学,以欺世盗名;另一类是视学术为儿戏,用小本钱甚至没有本钱 就做大买卖,或者货卖多家。"陈建民先生认为:"就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说,前者是由 于个人品质不纯引起的,后者是由于科学精神不够造成的。"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研究所曹先 擢研究员同意陈建民先生的分析,他指出:"抄袭侵权、宣传伪科学以欺世盗名的做法,实 际上就是缺乏学术道德。"陈、曹二位先生都认为:"那种缺乏学术道德的做法已经为社会 多数人所不齿,这类现象是个别的。当前语文字学界大量存在的是第二类问题。但是,缺乏 科学精神,便容易被商品大潮中的利益驱动,滑到缺乏学术道德的邪路上去;因此,两种原 因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要纯净学风,必须广泛地提倡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二)向钱看的思想作怪  

专家们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向钱看"的倾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语言文 字学界也自然受其影响。一些人把科学精神丢在脑后,受名利驱使,抛售言之无物的文章, 搞"皮包公司"式的买空卖空。同时,有的出版社为了赚钱便不顾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给 某些伪劣书刊的出版大开方便之门,使粗制滥造的产品得以堂而皇之地流向社会。首都师范 大 学中文系张炼强教授认为:"这些做法都是受向钱看思想左右的结果,'向钱看'思想是造 成当前语言文字学界不良风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缺乏积极慎重的学术批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学术界缺乏积极、慎重的批评精神 。他说:"语言文字学界的浮夸也好,抄袭也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原因之一就是一些 有影响的人表态不够慎重。语言文字学界这几年出现的几件有目共睹的不良事件都与某些负 责人轻易表态支持有关。"郭锡良先生还指出:"有的年纪大的学者随意为人写序,对优点 言过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风。为人写序须慎重,学术界需要的是实事求是 、既指出优点又说明不足的书序,而不是专门吹捧的序。学术界应该提倡严肃认真、积极慎 重的批评精神,多出几个敢于开展学术批评的啄木鸟。"学者们在发言中赞同郭锡良先生的 意见,认为积极坦率的批评精神与谦虚的闻过则喜态度是相辅相成的。形成这种风气,是语 言文字学界每一个人的责任。  

(四)新闻媒体宣传失实  

传媒在社会导向方面有极大的作用。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新闻界在报道和宣传学术问题的过 程中,有时采访不够深入,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从而被伪科学和一些行为不良风气不正者的 自我吹嘘所蒙蔽,作了一些失实的报道,这在客观上就帮助了不良风气在学术界的滋生和蔓 延。国家语委研究员王均说:"新闻传媒在学术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很多报道 ,曾在关键时刻推动了语言学的研究和应用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我们 欢迎新闻界的朋友支持我们的事业,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成为学术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希望个别的记者、编辑在进行某一领域的报道时,能广泛、 深入地听取这一领域真正学者的声音,警惕伪科学 利用新闻媒体给自己扩大影响。"  

四、激浊扬清 促进语言文字学的健康发展  

不良学风与文风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大家强调指出:语言文字学 界要继承 发扬传统的优良学风,坚决遏制不良学风,这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 授唐作 藩在书面发言中"呼吁各级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既要自己端正学风,以身作则,更要经 常在课堂上批评学术上的歪风邪气,教育学生勤奋谦虚、严谨求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 民族语言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开表示,要"从自己做起,在学风和文风问题上率先垂范。" 会议 主持人郭锡良和胡明扬先生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北京语言文字学界纯净学风与文风 的四点倡议":  

(一)充分认识学风、学德在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从自我做起,弘扬学 术研究中的优秀传统,提倡高尚的职业道德,把学风与文风的建设工作持续地开展下去。   

(二)加强自身修养,提倡扎实、谦虚、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力戒浮躁、空泛的不良风气 ,反对和DIZHI自我吹嘘、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排斥异己的错误倾向,保持语言工作者的情 操,维护语言科学肌体的健康。  
(三)在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讨论的同时,要善于明辨是非,保持对不正之风 的思想警惕,勇于坚持真理,批判伪科学。坚决揭露剽窃、抄袭等恶劣行为,把弘扬正气、 反对歪风的斗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呼吁新闻传媒,要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科学准确在报道学术问题;建议出 版部门与学术刊物,重视书刊的社会效益,严格把关,保证稿件质量,以利优良学风的树立 ;建议执法部门,提高办案水平,保护正常学术批评的进行。  

与会者建议,这样的会议,每过一个时期应召开一次,使纯净学风和文风成为语言文字学界 经常关注的问题,这是首都语言文字工作者为北京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应做的贡献。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02年10月14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8 05:5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