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大命运的“小”忧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8:2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岳川《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命运忧思》(《粤海风》2003年3期)这篇文章的主旨如何,我不想说它。但是,这篇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谈论“中国文化命运忧思”的宏大文章,虽然只有区区四页(5000余字),但很多涉及中国传统知识的毛病,却实在让人倍增对于“中国文化命运忧思”。  
  
下面是一些例子。  
  
第11页(原杂志页码),“韩国有学者也质疑中国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认为中国的造纸术比韩国的要晚,活字印刷是韩国发明的”。请注意,韩国学者质疑的,并不是“造纸书”和“活字印刷”,而是“雕版印刷”,因为1966年发现了庆州佛国寺释迦塔所藏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这幅据说是8世纪上半叶的高丽刻本的雕版印刷品的发现,才促使韩国人提出对印刷术究竟起源在中国还是在朝鲜的质疑,也因为The New York Times的报道,使它成为话题。关于这一点,可以看潘吉星先生的一系列论文,不要捕风捉影,凭着耳食之言,想当然地把“造纸术”、“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混在一起。  

第11页,王教授关于读经史子集一段中,对现代人读书的批评,几乎是自己想象中的批判。请问,什么人读“子”,会把“子部”的书认为是“中国的阴谋书之最”?稍稍有常识的人,怎么会把集部所收的各种总集文集,看成仅仅是艺术或文学?集部这些书里面有文字优美的,也有表达思想的,有关于制度的文书,也有人的传记和关于生活的文字,其中,也有很多表达思想的文章都在集部,只有把集部误当做文学作品集的人,才会觉得“集部在艺术氛围中凝聚感情,但集部又是在形式完美中缺乏思想的力量”。  
  
第11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本质上是一篇哲学论文”,什么是“本质上”,为什么是“哲学论文”?  
  
第12页,“但像经、史、子、集、二十五史,有谁完全翻译过去?”第一,我不知道用了经史子集以后,为什么还要加上“二十五史”,难道二十五史不在史部么?第二,如果说全部经史子集,这么多中国书,外国人当然无法翻译,可是西方的“经史子集”,也就是几乎所有的著作,难道中国就全翻译了吗?这样提问题,其实是伪问题。如果说,指的是专门某一种中国书的翻译,西文翻译的已经不少了,比如《论语》、《孟子》、《老子》,包括史部的《史记》,还是花一点力气去查一查吧。  
  
第12页,作者让他带的博士生去海外查了一下“中国20世纪翻译出去的专著有多少本?结果是不到100本”,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如果是博士生偷懒,我无话可说;如果是王教授相信此数,那么我想问,第一,这个数字包括英文以外的著作么?第二,即使仅仅是英文的,据我所知,也远不止此数,王教授核对过博士生的统计么?为什么不去看看王尔敏的《中国文献西译书目》?里面虽然不完全,但是已经远远超过此数的书目了。  
  
第12页,“我还可以提供一组数据,1894年中国败给日本之前,日本每年翻译中国的书籍70本,而战败后,从1894到1911年,16年间只翻译了三本,还是明代的数学书”,注意,这并不是王教授“可以提供”的,大概是从实藤惠秀监修、谭汝谦主编、小川博编辑的《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中抄来的,但是,就连抄书,也没有抄对,查原书的序文,准确的说法是,甲午战争前的三百年间,日译中书有129种(不是每年70种),从1896年到1911年,15年间,日译中书降至16种(不是三本),王文所说三种,大概是看花了眼,因为原书确实说过“三种”这两个字,但指的是这16种里面,属于社会科学的只有三种,并不是王文说的“明代的数学书”(比如,其中有《刘张变法奏议》等)。  

  
第13页,“唐代时的景教传教士进中国也是坚忍不拔的,当时是盛唐气象,世界前列”,这种含混的说法可靠吗?其实景教进入中国,应当在初唐贞观年间,而在中国消失,要到中唐的会昌五年,为什么要说“进中国”的时候是“盛唐气象”?  
  
以上均属常识,我以为,要高屋建瓴地讨论偌大的话题,还是先把小小的历史事实弄清楚为好。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3年11月8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1:13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