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 弘:武大认定周长城论著“注释不规范”——周长城被指剽窃事件追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8:2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术委员会就“被指剽窃”事件宣布审查结果  
●七名社会学系教师表示抗议,并将继续追究  

近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在校内通报了对周长城著《经济社会学》一书被指剽窃问题的审查结果。  

参加会议的社会学系教师王进告诉记者,武大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广胜宣读校学术委员会就《经济社会学》一书被指剽窃问题的讨论会议纪要,称由校学术委员会主席李德仁签署决议,认为《经济社会学》只存在注释不规范。  

参与复查《经济社会学》一书的七名社会学系老师当场表示抗议,并表示将继续追究。  

会议过程不做记录,也不允许采访  

据王进称,2005年11月3日下午4时,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召集社会学系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宣布学校学术委员会就周长城著《经济社会学》被指剽窃问题的调查结果。武大社科部郭明磊副部长主持会议,宣布会议不允许录音、录像,不允许媒体参加采访;会议只通报情况,不接受提问,不进行讨论。陈广胜宣读了学术委员会的决议后,参加核查“周长城论著抄袭剽窃”证据的社会学系七位教师当即表示不同意,要求学校公布校学术委员会的调查成员、调查过程、评判标准,并当场展开“严惩学术腐败,捍卫学术尊严”的横幅。  

七位教师要求学校保证调查客观性  

七位教师中有人透露,当日晚六时许,校常委会会议之后,副校长周创兵、校长助理陈广胜与社会学系七位老师对话,希望社会学系七位老师以书面形式、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自己的意见。  

目前,七位教师已经给学校党办、校办致信,提出了三点要求:1、校学术委员会成立独立的调查小组,对周长城论文、著作抄袭剽窃问题进行调查。校学术委员会应公布调查组的成员、调查的标准、程序、过程及结果,以保证调查的客观、公正。2、在调查未作出正式结论之前,立即暂停周长城在社会学系的一切行政职务。3、我们恳请与顾海良书记、刘经南校长、李德仁主席直接对话。  

昨天下午,记者就学术委员会的决议一事拨通了郭明磊的电话,郭明磊知道记者身份后质问道:“学术上的事情跟你们报纸有什么关系?我们不愿意就此事接受你的采访。”随后就挂断了电话。  

■相关新闻  

传参与核查教师王进被调离社会学系  

有人发文称其为“当代‘方鸿渐’”;七教师称这是“打击报复”  

本报讯(记者张弘)近日,一位署名为luxun111的作者在“世纪中国”等网站的论坛发表了《事实的真相———评“武汉大学周长城事件”》一文,文中称,“现已查明,王进就是钱钟书先生笔下《围城》中的‘方鸿渐’,他欺骗学校,谎称已获得博士学位……原来,他根本就没有博士学位,学校也从来没有承认他是副教授。现在武汉大学已经将当代‘方鸿渐’清理出教师队伍。”  

王进拒绝接收人事部调离公函  

作为核查周长城论著抄袭剽窃证据的社会学系七位教师之一,王进称,此事涉嫌打击报复。王进告诉记者,人事部曾找过他,并出示了一封盖有公章的公函,文中称同意社会学系把王进调离教师岗位,安排到学校人才交流中心。“我当时就说,这是给社会学系的,我拒绝接收;如果这是给我的,那么我就作为证据,起诉学校违反了用人合同。”王进说。  

七位教师发公开信为王进“正名”  

据悉,七位教师还给武汉大学党办、校办、人事部、社会学系写了一封公开信,称对王进的调整是“赤裸裸的打击报复”。  

公开信称,“王进是社会学系于2003年从美国依阿华大学引进的青年学术骨干,经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校职称评定委员会评议通过,决定给予副教授职称及相应的引进人才的待遇。王进于2003年3月与武汉大学、法学院签订正式聘用合同后,被批准请假回美国继续完成博士论文。由于多方面原因,王进未能按原定计划于2003年底完成博士论文。为了履行对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的承诺,王进于2004年2月举家从美国依阿华搬回武汉大学,开始承担社会学系的教学工作,同时继续完成论文。关于其博士论文的进展情况,王进在回到武汉的当天即向当时的社会学系主任刘祖云老师进行了汇报。”  


信中还说,“自始至终,王进从未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向任何人声称自己已经获得博士学位,对于武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没有过任何欺骗行为。”而社会学系主管人事的朱炳祥书记表示对此事不清楚。  

人事部工作人员称调离王进周长城不知情  

记者随后从武大人事部职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王进的调整决定还没有最后做出,究竟怎么处理还要再研究,他还称对王进的处理周长城并不知情。  

此外,王进告诉本报记者,本月底,他将赴美完成博士论文答辩。  

(《新京报》2005年11月8日)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5年11月10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5:28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