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术期刊的作用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期刊中独特的一类。这类期刊不属于大众传媒,而是主要服务于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专业学养的读者。它所刊载的作品以具有学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即以学术论文为主,以此与科普类、理论宣传类、思想文化类,更与娱乐休闲类期刊相区别。可以说,学术期刊不是可以在市场上叫卖的大众读物,而是期刊中的“小众读物”、“阳春白雪”。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十分重大的责任。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进入社会的渠道。它将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给社会,并将社会反应的信息反馈给作者。如果我们把研究工作看作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那么,书刊的出版就是精神产品的实现过程。没有书刊的出版作中介,科研成果就难以真正进入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术期刊又是学术传承的载体。它记录着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过程不尽长河中,一代代学者们的孜孜求索以及成果的积累,成为后学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也是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期刊的另一项功能是推出新人。学者之所以能成为学者并得以著名,是因为他的成果为社会所承认,并获得社会的较高评价,社会与学者之间的中介是编辑出版工作及出版物。其中公认的权威性学术期刊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学者的学术地位、其成果的学术价值,通常都是以其发表成果的学术期刊的权威性为重要标志,并以此作为求职、晋升的主要依据。在我国,随着学术评价机制的逐步规范,我国的大部分重要学术期刊也已开始发挥这样的功能。
学术期刊对学术研究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是繁荣创作和学术的重要保障。而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否得到贯彻,在一些重要界限的把握上是否得当,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刊物的状况。刊物的办刊方针,稿件的择选和组织等,无不体现出办刊人对政治方向的把握,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对学术前沿的敏感,以及由基本学养所决定的鉴别力。
学术期刊对规范学术研究的引导。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既是研究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性工作。编辑出版工作是把住失范作品出口的关键环节,因此学术期刊责无旁贷。编辑对作者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别和后期加工,除了审核成果的内容、文字的再加工以外,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严格执行学术规范。
二、发挥学术期刊作用,推动良好学风建设
我们觉得学风的根本好转不是仅靠学术期刊严格把关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学界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在树立良好学风的努力中,还是应当强调重在建设。学术期刊所能够和应该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我们的刊物成为学术规范的范本,尽我们的一份力量,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一直保持比较理性的态度,扎扎实实地继续做一些积极的、建设性的工作,以推动优良学风的建设。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工作为例,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我们的理念的。
(一)坚持发表高水平成果,倡导优良学风。
在办刊的理念和选稿的原则上,我们历来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强调选发稿件的学术性、原创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写作文体的规范性。只有坚持这样的高标准,才能使《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我们所办的学术期刊严谨、厚重、平实的风格得以保持。遵循这样的办刊理念,创刊以来,我们发表了一批影响较大、反响较好的学术成果。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丰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刊物的学术地位和声望,而且对良好学风的养成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二)为形成良好学风建立制度保障。
为推动学风的建设,规范编辑工作,我们把社内的制度建设放在重要地位。近2年来,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适应学术研究环境的变化,我们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编辑工作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引文注释规范;拟用稿通知及作者承诺制度;跨学科稿件审稿规定;来稿登记匿名处理制度;内部人员向本刊投稿的有关规定。同时继续坚持严格执行稿件的三审三校制度等。这些新的制度的推出和相继执行,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受到院内外专家的欢迎,也得到大家的鼎力支持,在编辑工作的实践中已经开始取得良好收效。
(三)发挥学术期刊的作用,推动前沿问题的研究
与学术界的密切联系是学术期刊与学界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在工作中,我们除了做好编辑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各个学科的学术活动,加强与学者的交流,例如抓住重大及前沿问题,组织学术研讨会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或本社各刊编辑部的名义与高校或其它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的讨论会比较多。由于刊物的综合性和号召力,这些讨论会的特色是以问题为中心,由多学科的学者以不同的学科背景参加同一个问题的讨论。这样的讨论突破学科壁垒,为不同学术视野的学者搭建交流的平台,得到学界的支持和好评。一些学者反映:杂志社组织的讨论抓住了当前大家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为不同学科创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号召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学者和科研管理人员共同讨论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问题,这是每一个具体学科和专业期刊都不容易办到的事,充分显示了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重要作用。
对于一些前沿的、某些领域共同关心的,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推动讨论的问题,我们也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讨论会,目的在于使学者们能比较深入地交流思想,碰撞思想火花,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的研究也许还需要假以时日,但是进程中的相互交流却必不可少。对于这样的成果,我们经常采取笔谈的方式予以发表。
(四)紧密联系编辑工作需要开展科研工作。
在关于规范问题的讨论中,有学者对职业编辑体制提出了质疑,质疑职业编辑的学养,指出职业编辑体制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我们认为,这些看法不无道理。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非职业体制也有它的问题。经验证明,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下,编研结合是保持学术期刊编辑队伍活力和素养的基本途径。所以我们提倡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无论工作多忙,一定要坚持做一些研究工作,以保持必不可少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敏锐性、学术判断力。为此,我们将有限的研究资源,包括时间和经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支持编辑个人有研究兴趣的课题,另一部分用于与编辑工作直接相关的研究,比如对所分管学科动态追踪,每年做出一份学科报告,以使每个编辑更加系统、及时地掌握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走势,增强学术敏锐性及判断力。
(五)倡导学术争鸣,创造良好学术氛围。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和国家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的基本方针。开展严肃认真的学术讨论,倡导平等、理性的学术批评,是促进学术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优良学风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术期刊为繁荣学术研究应做的本职工作。除了《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发表的批评性的书评、商榷类的文章之外,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批评与争鸣”是我们用以反映学术讨论的主要栏目,每期都有相关的内容,极受读者关注和欢迎。
实事求是地说,对编辑来说,这方面的工作不仅困难,而且风险大,是对我们学术眼光及其敏锐性、政治素质、编辑技巧的全面考验。但是为了祖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我们将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多年的编辑工作使我们深深感到,学风的养成如同学术本身一样,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术共同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努力。对此学术期刊责无旁贷。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为优良学风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5年12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