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正从自行车大国迈向汽车大国 车德事关性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0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前,我国已有1.3亿多人拥有驾驶证,机动车已达1.78亿辆。道路上普遍存在的车不让人、人不让车、车不让车等现象,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这引发人们的思考:迈入汽车社会,如何构建文明出行风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汽车文化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远远跟不上汽车数量增长的速度,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解决这些矛盾,构建和谐的交通环境,既要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也要依靠道德的自律。当前车德缺失的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特邀请3位嘉宾,代表行人、驾驶员、交通执法人,共同探讨车德这一话题。

    车德事关性命

    ●车不让人、人不让车都危险

    ●占用应急车道等于堵住生命通道

    ●不少拥堵是车与车“挤”成的

    新闻回放:7月28日,北京东五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7死1伤。令人更加遗憾的是,事故发生后,一些车辆挤占应急车道,导致救护车、救援车无法快速到达现场。

    主持人:应急车道被称为生命通道,因生命通道被占而延缓救援,引发了人们对“驾驶陋习”的空前反思。请各位谈谈您所看到的不文明出行现象。

    何磊:对占用应急车道的问题,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已加大了查处力度,添加了一些摄像头进行非现场执法。我在执法中发现,不文明出行的现象还有很多,有驾驶人方面的,有行人方面的。比如说,肇事逃逸、开故障车、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严重超载、占用非机动车道等。当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也是明显的违法行为,我们一直予以严查。另外还有大量的行为,违法不是太严重,查处难度特别大,在一定程度上要靠驾驶人自律,比如:夜间会车时不关远光灯、并线不打转向灯、临时停车不树警示牌、斑马线不减速行驶等等。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司机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赵连福:我常年开车在马路上跑,常看到一些开车不文明的现象,很来气:有的车习惯加塞儿,让自觉排队的车过不去;有的车见缝就钻,抢来抢去把路口堵住,结果谁也快不起来;还有一些“三蹦子”等非机动车,横行无阻,长时间占用机动车道,并在车流中穿来穿去。有的行人在等候红绿灯时,不站在停止线内,有的甚至完全没有红绿灯概念,见空就钻就跑,人和车拼胆量、比勇气,看谁挤得过谁。特别是看到一些老人或者妇女抱着小孩也这样,真让人揪心。

    杜文明:我最反感的是,下雨天,路上有积水,汽车从行人身边呼啸而去,溅人一身泥水。在堵车的时候,有的司机乱鸣喇叭,有时多车齐鸣,行人受惊吓,造成噪音污染。最常见的是,有的车遇到斑马线时不减速,跟行人抢道,司机甚至骂骂咧咧。还有一些出租车,为了抢客,在人行道上急刹车,吓得路人一身冷汗。最危险的是,有的行人随意翻越护栏,闯红灯。

    车德不仅是人品

    ●新手大多经验不足

    ●部分人侥幸心理作怪


    ●有的道路设施设置不合理

    新闻回放:  近日,某市公布一项统计数据:全市6652起道路交通事故中,有1618起事故涉及驾驶员不按规定让行,其中驾驶人负主要责任的,有1532起。统计还显示,无论是肇事次数,还是死亡人数,“不按规定让行”均居各项事故原因之首。

    主持人: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不对的,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可为什么这些现象似乎有增无减,个中原因是什么?

    赵连福:一句话,人的素质问题。如果大家在出行的时候,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懂得谦让,那么交通事故会大大减少。当然,大城市流动人口多;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一些农村务工人员对交通规则不熟悉;买车的人多了,驾驶员培训速度也加快了,培训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很多司机驾龄短,路面经验不丰富,也会或多或少被动地发生不文明开车现象。

    杜文明:首先,从机动车数量看,我们进入了汽车社会,但驾车文明规范、交通文明意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其次,交通设施不完善,许多行人流量大的路口,没有天桥或地下通道,一些地下通道标志不明显,有的过街天桥成为小商品“市场”。对老人、儿童、身体较弱者来说,上下天桥和地下通道很难。第三,约束和惩戒机制偏“软”,违规成本低,行人、司机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处理行人违反交通法规,操作难度较大。

    何磊:交通环境是由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组成的。现在对机动车违法好处理,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法处理,就要难得多。我们在路面执勤,重要的是要保持道路畅通,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行人的违法行为。当然,也有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比如,有的公交车站,离路口很近,公交车不连续并线很难。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车德问题。北京大部分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归根结底都是由于“驾驶陋习”造成的,比如并线不打转向灯、抢黄灯等,很容易引发事故。

    车德需要培育

    ●多些换位思考,多份文明谦让

    ●鼓励市民拍摄举证交通违法行为

    ●建议将车德内容纳入驾考

    新闻回放:前不久,在甘肃兰州市,一位老汉在自家小区门前,看到一些机动车过斑马线不减速,便采取砸车手段进行劝阻。这一极端方式被媒体报道后,竟有超过90%的受访网民表示支持。

    主持人:老汉怒砸“缺德车”,带给我们一个思考:整治“缺德车”,难道非得用极端的方式解决吗?各位对于减少不文明出行行为,有什么建议?

    杜文明: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认识到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道理,多些换位思考,多份文明谦让,毕竟驾驶人和行人的角色是相互转换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在过街天桥安置电梯,设置红绿灯倒数读秒器。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在考驾照时,将车德内容纳入其中。

    何磊:“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车德的养成,要做好这些工作:一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和手段,增强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加强高科技、智能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配齐酒精检测仪、雷达测速仪、流动电子警察、警务通等现代化装备,提高准确执法能力。二是完善交通指挥控制中心建设,在市中心区主干道增设电视监控前端设备和交通信息电子显示屏等,优化交通组织,均衡交通流量,提高路网交通效率和出行质量。第三,营造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仅靠交警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共同参与。比如,鼓励市民拍摄举证交通违法行为,增加流动监控车等。

    赵连福:可以考虑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在使人们不敢违法的同时,培养不愿违法的意识和觉悟。具体说,一是加强社会监督;二是加大普法力度,拓宽宣传领域,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质量。同时,好的交通环境,需要靠文明的人引导和带动,可以考虑加大对文明出行者的表扬和奖励。

    网友留言

    在驾校学习期间增加一门车德教育课,并严格考核。

    IP:118.123.3.★

    利用高科技手段约束司机行为,现在有些运输公司已经可以通过GPS控制车速,可以拓展到所有驾车者。

    IP:121.14.234.★

    加大对在斑马线及斑马线附近肇事司机的惩处力度。要让司机养成良好习惯,见到斑马线立刻减速,珍惜他人生命。

    IP:121.14.234.★

    要全面提高驾驶人员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引导大家进行换位思考。

    IP:121.14.235.★

    文明开车不只是与素质有关。有的不文明行为其实是司机在学车时就没有学到相应的注意事项。像抢黄灯,根本就是违反了有关法律。

    IP:58.215.110.★

    开车的人心态要正。车也就是个代步工具而已,开上车你也只是大众中的一员。

    IP:123.117.15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4 00:3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