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约特种部队机降突袭塔利班救出美国记者(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0 10: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遭绑架的美国《纽约时报》记者
  美国东部时间8日19时30分(北京时间9日7时30分),一个电话接入《纽约时报》国际新闻编辑苏珊·希拉的办公室,“我出来啦,我自由了,”该报记者史蒂芬·法雷尔在电话那端说道。9日清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阿富汗特种部队在阿富汗北部昆都士省实施突袭行动,成功解救一名此前在这一地区遭绑架的美国《纽约时报》记者。
  其徐如林
  直升机悄进天降神兵
  9日的突袭行动地点位于昆都士以南一座村庄。据一名阿富汗记者报道,除法雷尔的翻译穆纳迪在行动中被打死外,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一些当地村民也在行动中丧生。
  阿富汗当地时间9日上午,法雷尔再次致电报社,讲述了获救经历。他说,清晨前,他们首先听到直升机渐进的声音。随后,北约驻阿特种部队沿着绳索滑下潜入屋内,并随即和看守的武装分子发生激烈交火。
  “我们都在一个房间内。塔利班人员开始逃跑,显然,这是一次突袭,”法雷尔说,“我们原以为他们(塔利班人员)会杀死我们,我们原以为我们逃不出来。”
  侵掠如火
  子弹满天飞攻如雷霆
  随后,法雷尔和穆纳迪也向外跑。“我们周围全是子弹,我还听见了英国人和阿富汗人的说话声音,”法雷尔在电话中说。法雷尔和穆纳迪逃到一堵墙的尽头,大声喊道“记者!记者!”,但“声音淹没在枪声中”。
  一两分钟后,法雷尔听到英军士兵的声音越来越近。“英国人质,英国人质,”法雷尔继续喊道。也就在这时,他看见穆纳迪中弹倒地,当场死亡。当时在屋内的一名塔利班指挥官被打死,这所房屋的主人和一名本地妇女也被击毙。几分钟后,法雷尔获救。法雷尔表示,自己不清楚击中穆纳迪的到底是塔利班武装分子还是北约士兵。
  不动如山
  对外严封口不漏风声
  行动前,《纽约时报》以及法雷尔的家人均没有事先得到通知。“事先通知媒体也许会加剧紧张局势,使营救风险增高,”《纽约时报》总编辑比尔·凯勒说,“我们对法雷尔的获救感到异常高兴,但我们也为行动所付出的代价深表难过。”
  不过,所谓“代价”还不只是阿富汗当地村民及穆纳迪的生命。美联社9日晚些时候报道,在这次由德军将领下令展开的联军突击行动中,一名英军突击队员在枪战中被塔利班人员击中,不治身亡。行动后第一时间,法雷尔被转至喀布尔。因安全考虑,有关方面尚未安排他与媒体见面,也没有公开他的下一步去向。据新华社
  主角 法雷尔
  《纽约时报》资深记者
  法雷尔和他的阿富汗当地翻译苏丹·穆纳迪本月5日在昆都士一次报道中失踪。此前一天,北约联军在当地展开军事行动,炸毁两辆遭塔利班劫持的北约联军油罐车,大批记者前往报道。《纽约时报》在9日网络版中简单介绍了法雷尔的记者生涯:一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地区工作的资深记者,46岁、持爱尔兰和英国双重国籍,2007年转入报社工作,以中东及南亚新闻报道见长。法雷尔9日给报社打的第一个电话时间较短。他在电话中说,许多突击队员参与了9日清晨的行动,自己获释,并且已经给在美国的妻子打电话报了平安。

  |国家档案
  追踪拉丹潜伏8年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9月9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特工阿特·凯勒正在巴基斯坦某“基地”组织势力控制地区内一栋破旧的大楼里工作,他本想潜入瓦济里斯坦地区搜寻世界头号通缉犯本·拉丹,但是他的巴基斯坦籍助手不让他去冒这个险。
  凯勒所处的瓦济里斯坦地区是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此前CIA一直和雇用当地情报员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联手搜寻本·拉丹,但是一直没有取得成果。据估计,在此前8年内,约有50至100名CIA特工和特种作战人员在本·拉丹被认为可能藏身的巴基斯坦边境地区执行搜捕任务。凯勒便是其中一员。39岁的凯勒当时自愿加入搜索本·拉丹的CIA小组,并于2006年被任命为行动小组负责人。目前凯勒已经从CIA退役,成了一名自由作家。
  近几年CIA已经成功击毙多名“基地”组织高层头目,但是本·拉丹和他的副手扎瓦希里仍逍遥法外。
  凯勒坚信本·拉丹就在瓦济里斯坦地区的各个村庄之间不停地更换藏身地。他与他的联络人每月可能只联系一次,并且从来不使用电话。凯勒认为拉丹的每次转移都会有保镖跟随,而且会和当地的部落首领进行会谈并用重金收买他们从而成为这个村庄的客人。根据普什图族的传统,作为客人的本·拉丹必须受到保护。凯勒认为,搜索本·拉丹的最大障碍就是即使有人想要出卖拉丹,背叛者也不知道该向谁透露这些情报。“一旦谁透露了拉丹所在地点,这人很有可能会被灭口。”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抓到本·拉丹?凯勒叹了口气说:“不知道。”据《中国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1 13:5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