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方摸不透俄军“杀手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9 09:5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尖端武器不断涌现 战略目标尚未公开
    与俄罗斯尖端武器、新军事学说、扩充军备有关的新闻,近来在俄国内似乎已算不上新闻了,因为相关的讲话和报道非常多。相比之下,美欧等西方国家低调地关注着这一切。作为几十年的老对手,它们对俄罗斯军力的了解有透彻的一面。如在销毁核武器的过程中,美国的一个核查组经常出入俄各导弹师。有一回,有位导弹师的师长没有出席欢迎仪式,美国客人立即问此人去哪儿了。另一方面,西方对俄罗斯的军力也有摸不透的一面。驻扎在塔季谢沃的俄导弹师有100多口导弹发射井,438颗核弹头,其数量比中法英三国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的核弹头都多。用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卡特赖特上将的话说:“(俄罗斯)拥有打击能力上的优势威胁美国,如果他们选择这样做,意图总是很难理解的。”

试飞中的俄制米28N型攻击直升机(资料图片)
  俄罗斯重点打造“杀手锏”
    “从思想到武器,俄罗斯开始全面武装俄军”——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现在的俄罗斯。俄罗斯近来的军事动作似乎证明着这一点。3月21日,俄罗斯新闻网引用空军参谋长切利佐夫的话说,旧的军事学说已经过时,这一学说没有考虑到俄存在的现实威胁,必须制定新的军事学说。19日,《独立报》援引俄罗斯空军司令米哈伊洛夫的话说,俄将在S—300、S—400基础上研制最新型的第5代防空导弹系统。这一系统将包括反导、防空和太空防御。17日,俄新社称,俄罗斯将在2016年前完成海基核力量的现代化工作,在核潜艇上部署“圆锤”潜射弹道导弹。这种导弹能够携带10颗核弹头,射程达8000公里。有专家称,这种导弹可提前到2008年部署到位。15日,《红星报》报道说,随着经济的复苏,俄武器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研究高精尖武器,许多先进武器已赶上或超过美国,如与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比肩的“北风之神”级攻击核潜艇;在空中,俄罗斯的“金雕”(S―37)丝毫不畏惧美国的“猛禽”(F―22)。10日,俄《消息报》称,俄已在列宁格勒州部署了一种新的导弹预警雷达,其监控范围甚至可至美国东海岸。俄计划在本国周边建设5—6座新型雷达站。届时,俄罗斯将完全不用再依赖建在其他国家的雷达站。
    近来,俄军规模庞大的军火采购计划令人印象深刻,其中隐含着一个重要信息。如俄军计划在2007年购买17枚洲际弹道导弹、4个航天器和4枚运载火箭。俄宣布在2007年至2015年间拨1900亿美元购买新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采购几十枚“白杨—M”洲际导弹、8艘955型战略核潜艇和50架图—160、图—95型战略轰炸机。从这些清单中不难看出,这些武器大多是核弹头运载工具。一旦列装,俄罗斯整体军力将大幅提升。此外,俄副总理伊万诺夫2月7日在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作证时泄露“天机”。他说,“我们已制定了本国核力量、洲际导弹的建设计划,这不光是‘白杨—M’,也不光是‘圆锤’导弹,这是一项未来工程,在这里弹道学理论根本用不上。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正在进行这项工作。” 如果伊万诺夫没有故弄玄虚,俄罗斯正在研制的新型核弹将有别于世界各国现役洲际导弹,美国耗巨资建立的反导系统就白费了。而且早在2004年,俄罗斯军方就试验了新型机动变轨核弹头。俄军计划将这种弹头安装在“白杨—M”洲际导弹和“圆锤”潜射导弹上。据称,美国的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这种弹头。有人说,这也是俄打造“弱势强权”的“杀手锏”。
  西方对俄“家底”一清二楚?
    俄罗斯的“杀手锏”在西方世界比较神秘,但其常规军事力量和原有核力量基本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二战结束后,北约和华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动用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刺探对方的军事情报。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1990年,北约16国和华约6国在巴黎签署了《欧洲常规力量条约》,确定了各国在欧洲部署军用飞机、坦克、火炮等常规武器的最高限额和位置。条约规定,缔约国每年12月中旬应在维也纳交换常规部队的基本情况,包括陆军、空军和防空军航空兵、海军岸上部队的编制体制、部队人数、武器型号和数量、部队驻地的具体坐标等。为核实上述情况的准确性,条约还规定成立核查组,每年定期对相关国家的军事设施进行现场核查。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受了修改后的条约。为避免大量销毁常规武器装备,俄罗斯曾将大量T—72、T—80型坦克转移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的“非欧洲”地区。由于来不及修建仓库,许多武器装备只好露天存放。几年前,《环球时报》记者曾参观俄军一个武器保管基地,望着烈日下毫无遮掩的数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再看看基地里无精打采的士兵,记者心中不由感慨万千。在核武器方面,1991年,苏美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条约也规定了核查方法。因此,普通俄罗斯人眼中的国家机密,在美国专家那里已没有秘密可言。根据条约规定,俄罗斯销毁了大量洲际导弹。这还不算,俄还必须炸毁导弹发射井。炸井时,美国人一定要到场监督,并拍照存档。如今,俄罗斯的核导弹阵地仍戒备森严,但只要你有一些相关的军事知识,就可以在“谷歌地球”网站的卫星照片上找到俄“白杨”导弹的发射阵地。

    在一般人眼中,俄罗斯产品比较“粗糙”,即使是举世闻名的苏—27系列飞机,从加工工艺上看也是如此。但令人称奇的是,当俄罗斯人将看似粗糙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后,就能发挥其最大的整体效能。记者曾亲眼看到过苏—27在经过整理的草地上起降,其野战能力可见一斑。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俄罗斯在航空航天、导弹、造船和核生化武器的生产、研制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雄厚的基础和实力。俄专家认为,在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领域中,俄罗斯有12—17项技术可与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下。因此,从硬装备上来看,俄军与西方的差距并不是太大。
    目前,俄军与西方军队尤其是美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信息战、电子战等“软实力”方面。美国凭借雄厚的财力,已建成了包括第4机步师在内的数字化部队。俄罗斯至今还没有一支成建制的数字化步兵营。美国侦察卫星在太空到处飞,俄罗斯连一颗军事侦察卫星也没有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认为,未来战争将是“非接触战争”。他呼吁俄军在改革时应大刀阔斧地改组指挥和编制体制。15年过后,俄军的指挥和编制体制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面对此情此景,斯里普琴科无可奈何地说,俄军仍在准备过去的战争。为此,德国外交部和国防部专家在共同报告中称,俄军已无力实施战略规模的行动,无法向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进行部队和军事技术装备的战役调动。美国防部官员甚至认为,俄军只有在短时间的战斗行动中才有可能保住国界。
  西方的怕与不怕
    对于俄罗斯,西方国家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多数西方国家都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是俄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失落期”。这段时间内,俄罗斯丧失了东欧战略缓冲区,丧失了在巴尔干半岛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势力范围。连俄世代经营的中亚,也被美国插进了一只脚。残酷的地缘政治现实告诉俄罗斯领导人,如果俄再不采取反制措施,其部署在西部、西北和西南三个战略方向上的莫斯科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北高加索军区以及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都将暴露在北约直接的火力打击之下。基于这一现实,西方国家的主流看法是,俄已没有挑战北约的实力。2月12日,《今日美国报》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俄罗斯加紧重建军事机器》的文章。文章说,2007年俄国防开支将呈跳跃性增长。但有专家称,普京时代的军费增长不足以恢复苏联时期的庞大军工体系,何况这些钱未必能够有效使用。对于俄能否研制出“真正的新一代武器装备”,有的军事专家明确表示怀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说,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俄罗斯的外强中干与其大肆宣扬的新实力都令人担心。当今俄罗斯的实力有所增长,但其幅度不应被高估。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国家“不怕”俄罗斯。2月13日,《挪威邮报》的报道称,挪威防务学会最近在其公布的、为挪威国防部设定2009—2012年防务蓝图的一份报告中,把俄罗斯定位为一个“军事威胁”。该报告称,虽然俄罗斯“入侵”挪威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排除挪威受到俄罗斯“有限的军事行动”威胁的可能性。该报告引用挪威国防大臣的话说,“我们必须对俄罗斯扩充军力的走向保持警惕”。与挪威相比,捷克等前苏东国家发出的声音更加强硬。最近,俄罗斯对美国准备在捷克等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做法提出严厉警告。据报道,波兰总理告诉本国民众,俄罗斯企图“恐吓”他们。捷克外交部长则抱怨俄罗斯试图“勒索”捷克。
    另一方面,西方的精英阶层对俄罗斯也有一种深深的担忧。前不久,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撰写了一份保密级报告。从媒体披露的一些内容来看,报告有这样一句话:“俄罗斯仍保留着在30分钟内摧毁美国的能力”。报告建议在莫斯科未来的政治发展进一步明确前,美国应拒绝承诺进一步不可逆转地削减核武器。2月21日的《华盛顿邮报》则引用美空军导弹防御局负责人的话说,“针对流氓国家的战力,显然不是用来对付俄罗斯人拥有的那种精密的弹道导弹群的”。
    有人说,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就如同两个人打牌,你如果不了解对手的性格,他手中的牌的威慑力就会成倍增加。从这个角度讲,西方格外关注俄罗斯的新军事学说。据俄媒体报道,在西方外部挤压和俄自身变化的作用下,俄新军事学说的最新内容有,俄将积极准备可能卷入的军事冲突,如边界冲突;俄将调整在核武器扩散问题上的立场,甚至可能默许核武器的扩散;俄将与潜在的3个敌人展开斗争,它们是美国、北约和恐怖主义。如果这些信息最终被证实,那么,西方国家倾全力推动的反恐和核不扩散问题将面临严峻挑战,对俄的战略挤压也将第一次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到那时,西方国家将看到它们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09:10 , Processed in 0.4062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