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六年前的9月11日第一次从电视画面上目睹美国世贸中心崩塌时的情景,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许多人的脑海中。那画面充满象征又极具冲击,同时隐藏着多种暗示,令人记忆犹新,整个世界也因此陷入了一种停止思考的短路状态。
疯狂残杀无辜者的恐怖行为无疑是一种犯罪,但为打击这种犯罪而在他国发动战争,比恐怖分子更有组织地、甚至更加残暴地杀害众多无辜平民,这样的行为难道能够被容许?然而,就在美国布什政府在911袭击后提出“反恐战争”这一概念时,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便被悄然抹杀了。
何为敌人,其定义暧昧不清。布什总统的口中曾不甚漏出“十字军”的字眼,由此不难看出对其而言所谓的敌人甚至可能指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当然在正式场合这场反恐战争的敌人被定义为“非美国盟友者”。
面对美国要求各国“旗帜鲜明”,日本国会于2001年10月通过了《反恐特别措施法》。该法认可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美国等向阿富汗发动进攻时可在海上为其提供燃油从而进行后方援助,可以说其意义相当于“美国发动报复战争的援助法”。其后在伊拉克战争的问题上,日本也未能像法德等国一样坚持反对立场,于2003年通过《伊拉克重建援助特别措施法》,将自卫队派往当地。
911事件过后,美国《纽约时报》曾就反恐战争警告称,“不应抱有任何幻想”。而事实上,塔利班也已在阿富汗重整旗鼓,与多国部队屡屡发生军事冲突。同时邻国巴基斯坦的政治局势也已陷入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在伊拉克,多国部队已牺牲了4000多人,而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数更是被推算到了7万人以上,但战争还在继续。美国为此付出的经费已经突破4500亿美元。
以实施恐怖袭击者所抱持的仇恨为目标发动的无止境的战争,根本不可能切断仇恨的锁链。伊拉克的混乱便是最好的证明。
今年6月走马上任的英国首相布朗就非常谨慎地避免使用“反恐战争”一词。英国国内有意见批评称,用这个词表现恐怖分子对策带有太过浓重的火药味,无法恰当地表现出应对新威胁的各种努力。
在经过六年的时间后,美国最大的盟友英国似乎已开始冷静反省战争的意义。将战争作为反恐的手段究竟是否有效呢?整个世界终于开始面对这个问题。
日本是否延长《反恐特别措施法》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其对政局的影响,这将体现出日本如何总结和看待在反恐战争名下度过的这6年内所发生的一切,因此也是日本向世界发出讯息的一个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