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常交往礼节
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了应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路。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往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自己的手帕里。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外事活动的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必要时,口含一点茶叶可冲淡葱、蒜味。
9.涉外住宿时,到对方房间拜访,应事先电话联系,到门口按门铃。即使国内同事间拜访,也切忌直接到门口大声呼叫,用力敲门。
二、见面礼节
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要把姓名、职务说清楚。介绍到具体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另一人。自我介绍,先讲自己姓名身份,然后请教对方。互相介绍时一般互换名片;如果使用Email,最好印在名片上。
2.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一定要相应回答。通常见面时互相握手,参加大型活动因人数众多,也可与主人握手后,同其他人点头致意,不一一握手。东南亚佛教国家有的人不握手,双手合十致意。握手时,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待别人握完再伸手。在室外握手,男同志应脱帽。
3.参加外国人举行的活动,抵离时应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如系庆典活动,应致节日祝贺。
4.在外交场合遇到过去熟悉的外国领导人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对方主动表示,再作相应表示。
5.日常生活中,与熟悉的外国人见面,应互致问候,酌情寒暄,但不要问人家“到什么地方去”、“吃过饭没有”等语。
1 2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