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关键时期,宏观政策须稳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8 09:5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巩固和发展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评述
    当前,国民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效果正在显现。但经济出现向好的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将如何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何看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本报将推出系列评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时至年中。回首上半年,中央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对于遏制经济下滑、防止通货紧缩、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显现,我国经济运行已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署名经济形势分析估算,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接近8%。这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大幅下滑、失业率急剧攀升形成了鲜明对比。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巨大,但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财政收入下降较多,财政政策持续扩张难度加大;银行贷款快速飙升,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有所抬头。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经济出现向好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加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这些马车可能“快跑”,也可能“歇脚”: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成效初显,但世界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将持续,外贸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投资需求增速加快,但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效果不明显,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但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等因素,可能制约居民未来的消费支出和消费升级,央行最新调查就显示,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升至历史最高,仅有15.1%的城镇居民选择“更多地消费”,降至历史最低。由此可见,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既有上行的动力,也有下行的风险,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好形势,真正迎来全面复苏。如果“见好就收”、轻率地改变那些实践证明对应对危机有效、对保增长有利的宏观经济政策,“关键期”很可能演变为“反复期”,甚至可能不进则退。
    当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等于拘泥死守、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应当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大对消费、民生、企业技改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有效带动民间投资增长。同时,应当在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记者 田俊荣


(责任编辑: 丁峰 )

 新华视频 >>


乌鲁木齐"7?5"事件

乌鲁木齐7.5事件背后


7月12日《新闻联播》

追忆季羡林、任继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GDP增速明显回升 二季度有望达8% 出口出现好转
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面临三大挑战
中国出口:上半年大幅下降 下半年跌幅将逐步收窄
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1.8% 下半年尚难言乐观
6月份信贷再创天量 是否流入股Shi楼市?
国家统计局: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115.9

 图片精选 >>


   · 电影节上的特殊舞蹈者
· “飞跃”音乐节
· 母子


   · 疯狂“泥浆节”
· 三胞胎姐妹考取同校同专业
· 宝宝竟在妈妈肚中做这手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7 04:1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