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尔街人士解读央企“掉期交易”浮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3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资企业面前,一直被“神化”的华尔街正在还原其本来的贪婪面目。
近日,几家中国媒体报道称,“国资委给6家大型外资银行和投行发出了法律函件,表示国资委下属部分央企,将对此前与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钩产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
8月31日,本报驻北京记者向国资委有关部门求证法律函件一事,其有关负责人表示,并未听说有上述法律函件的下发。
衍生产品合约如何出台
据目前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中信泰富投资外汇衍生品,巨亏150亿港元。中国ST东航与瑞信、花旗、美林、德银、瑞银、高盛摩根士丹利签订了“航油掉期”合约,截至2008年底,公允价值损失约为62亿人民币。
中国国航与高盛,中国远洋与德意志银行,所签订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亏损达数百亿元,截至2008年底,燃油掉期合约公允价值损失高达68亿元。中国远洋所持FFA(远期运费协议)已经有约40亿元浮亏。
上航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到期交割的燃油合约,产生了6000多万的实质净损失。
这些衍生产品合约是如何出台的,为什么中资公司签订的大部分合同均出现大规模亏损? 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华尔街从事衍生品相关业务的资深人士进行解读。
据一位欧洲投资银行的衍生品业务部门总监介绍,衍生产品中的“掉期"业务(Swap)一般由几个大类产品组成:例如,证券掉期业务一个常见的基础产品是跟踪标普500市场指数,一般由客户支付给投行伦敦隔夜拆借利率(Libor)加一定基点的佣金来做。
将不同的基础产品进行掉期,就成了不同的衍生产品。比如,还可以将原油产品作基础产品或者是不同的外汇产品做基础产品,或者是公司信用作基础产品。
根据不同的基础产品设计的衍生产品,会由投资银行中不同的交易平台负责,一般不存在一个中央机构。
本质上,掉期产品是一种“对冲”风险的产品,当然也可以拿来纯粹“投机对赌”。交易的双方都应该是专业投资机构,知道交易的风险以及后果。
“各种SWAP的合同是非常灵活的,一般都是投行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攒’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出来,是度身订制的。”该欧洲投行的衍生产品部门总监说。
一位摩根士丹利的投行人士说,投行的销售部门往往会依据客户的“避险对冲”需求,或者是“投机需求”,与前台的交易员以及投行咨询部门共同合作,设定一款定制的“掉期”产品。然后,销售部门会把这些产品,向不同的企业客户进行推销,看他们是否会有类似的需求。所以,一个“掉期”产品的出台,往往是双向沟通的结果。

“一般来说,各种Swap其实是标准化的产品。这种产品占了投行交易产品的80%。大部分Swap是一种线性产品,基本上是跟着基础产品的上升和下降来走的。”
但是,该人士指出,投行也经常会在合同里设定特别的期权产品,可以制定任何的偿付条件,如市场波动一倍,合同可以盈利或者亏损两倍甚至更为灵活的条件,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正因为掉期产品的高度灵活性,给很多“恶意”赚钱的投行们留下了制作“有毒合同”的大量空间。而一些“毒丸”条款,很有可能设立在合同的细小条款里。
一般来说,设定这种“有毒合同”的投行都在合约里设定了一个期权产品。而且根据“有毒合同”,一上来有些投行还会支付给企业一笔钱,让企业获得一笔利润,以吸引企业进一步与投行进行交易。但是在精密计算之下,如果市场朝投行仓位不利的方向发展,投行可以很快中止合同。当市场往客户不利的情况下,合同却不会帮助客户止损。
理应是“专业人士”,但是很多没有达到“专业投资者”级别的各类CFO或者公司财务长们,如果没有详细计算风险,也极有可能上这些“有毒合同”的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6 05:4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