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变暖影响最大地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7 23:5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个地区陷入干旱之前,达尔富尔的牧民和农民一直相处和睦。在肥沃的农田间,牧民在岩石山上放牧自己的骆驼,并用收割后剩余的庄稼枝叶来饲养家畜。但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达尔富尔持续干旱,这片土地已经没有能力同时供养牧民和农民了。于是,缺少牧草的牲畜开始蚕食农民的庄稼,而农民们开始在自己的田地边缘建起栅栏——农民和游牧群落之间的暴力冲突也随之爆发。


  2003年,达尔富尔地区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但这次冲突更多地被视为对苏丹政府的不满,而忽视了气候变化的因素。尽管这次武装叛乱最初寻求建立一种泛种族的联盟,但反对和支持政府双方的分歧,使这个所谓的联盟迅速***为不同的种族阵线。放牧骆驼的阿拉伯人非常嫉妒农民拥有的土地,因此成为了支持喀土穆的中坚力量。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干旱?气象学家的研究发现,热带和南太平洋地区气温升高,而北大西洋的气温则有所下降,破坏了原有的非洲季候风——也就是说,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了达尔富尔地区的干旱。


  达尔富尔地区的危机也波及了乍得和中非共和国。由于干旱,牧民们纷纷离开达尔富尔,并逐渐深入到刚果的热带雨林。其他地区的人也担心自己的土地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2007年,当联合国安理会开始气候变化影响的辩论时,一位加纳代表站了起来,坚称安理会应重申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威胁采取“及时、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在他的祖国,气候变化使撒哈拉沙漠不断蚕食草原和耕地,牧民们的牲畜不得不去农民的土地中争夺食物,而愤怒的农民则大量购买杀伤力强大的步枪——射杀这些牲畜,保卫自己的粮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23:59:51 | 只看该作者
墨西哥湾沿岸(The Gulf Coas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23:59:57 | 只看该作者
 气象学家也许还在为气候变化是否会导致飓风更频繁、更猛烈而争论不休,但显然,保险公司没有耐心等待他们的结论了。在2004年和2005年的飓风季节,包括卡特里娜在内的多场飓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使该地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最终,佛罗里达州向保险公司提出的索赔超过了560万项,总金额达810亿美元。


  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聘请了三位气象学家,试图对未来的自然灾害作出预判。2004年飓风季节前,该公司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此后十年里,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将使保险公司每年付出超过300亿美元的赔偿。


  随着卡特里娜飓风的到来,保险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整个保险业的基石是,基于过去,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判。”气候组织北美地区主任克丽丝·沃克表示。(气候组织是一家独立的国际非赢利机构,致力于推动企业和政府部门发挥领导作用应对全球变暖)。“如果保险业不因应气候变化而做出变化,它们就有麻烦了;但如果保险公司信任这些气候变化的相关数据,并将作出改变——那么,你怎么确定保险的价格?如何建立起新型的保险模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0:00:39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8月,一场流行病袭击了Castiglione di Cervia——意大利一个2000多人的小村庄。超过100人染上疾病,出现了发烧、发疹子等症状,骨头和关节也断裂般疼痛。


  此前,一个不同寻常的暖冬,使得亚洲虎蚊(Asian tiger mosquitoes)在提前产卵,蚊子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当一个意大利游客从印度返回时,也带回了基孔肯雅蚊症(chikungunya)——一种和登革热(dengue fever)非常相似的疾病,亚洲虎蚊也已经成为这种疾病的最佳媒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介绍,这是欧洲第一次暴发因气候变化引发的热带流行病。


  气候变化加速了登革热和其他以蚊子为媒介的热带疾病的传播,例如疟疾。当它们所处的水域温度升高时,蚊子幼体的成熟速度大大加快了,雌蚊子吸血也更快、更频繁了。


  感染了疟疾的蚊子只能存活几个星期。而寄生的病原体是否存活,取决于它成熟时,它的宿主是否还活着。在20℃的环境下,疟原虫的生殖周期是26天;而在25℃的环境下,这一周期变成13天。“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蚊子以及它们传播疾病的变化,”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全球环境和健康中心的副主任保罗·爱泼斯坦(Paul Epstein)说。“那就是,它们的存在范围延伸了——包括纬度范围和季节范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0:01:23 | 只看该作者
 迄今为止,全球变暖给世界葡萄酒酿造业带来的影响还是正面的。因为气温上升让这种水果的枝蔓更丰满,果实成熟更快。美国南俄勒冈大学的气象学家格利高里·琼斯领导了一项研究(琼斯的儿子就是一位葡萄酒酿造商,他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分析1950年到1999年间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葡萄酒业的影响,而衡量葡萄酒质量的标准,是索斯比的丰收等级:以100分来评估葡萄酒的质量(当得分在90分以上,该地区的葡萄丰收等级为非常好;得分在40分以下,意味着灾难)。


  琼斯进行分析研究的27个葡萄酒产区,从1950年到1999年,气温平均上升了1.3℃,而葡萄酒的产量也相应有了较大提高——成熟周期更短,意味着丰收,有更多的葡萄用于发酵。全球变暖引起的最显著的变化,还是葡萄酒的分数——除了及少数例外,分数都大幅上升了。平均来说,气温上升1℃,葡萄酒的丰收等级会上升13分。德国葡萄酒商是气候变暖的最大受益者,这些地区原本比FaGuo气温更低,但他们的丰收指数上升了20分。


  很明显,在经过这一系列快速增长的年份之后,未来不会再这样美好。2003年席卷欧洲的热浪,使葡萄种植者创下了收获葡萄最早的纪录,也导致当年的葡萄酒和葡萄干产量极大增长。


  经过对一个地区每年的气温和葡萄丰收等级的比较,琼斯能够确定这一地区最适合葡萄种植的气温。根据琼斯的研究,全球变暖使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部分葡萄种植区气温就达到了最适合的温度——使葡萄产量和品质达到峰值。


  随着气温继续上升,全球的葡萄种植者会发现自己的水果过快成熟,葡萄酒的最佳产区将不断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徙。事实也确实如此:葡萄酒的产区已经扩大到荷兰、比利时,甚至丹麦。在西班牙,葡萄园搬到了比利牛斯山上。和中世纪暖期(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结束时的12世纪(英格兰葡萄园的鼎盛时期)相比,英格兰适合种植葡萄的地区将大大增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0:02:08 | 只看该作者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大增加,这些二氧化碳有1/3左右被海洋吸收,它与海水起化学反应,形成碳酸。迄今为止,我们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已经太多,让海水的PH值从8.2降到了8.1。


  首先感受到海水变化的是海洋动物,它们用碳酸钙构成了自己的壳和外骨骼。酸性(或弱碱性)的水会腐蚀螃蟹、软体动物和海螺的壳。珊瑚礁则受到了双重冲击:海洋中化学成分不断增加和不寻常的海水升温带来的压力。


  在1998年到2002年之间,因大面积珊瑚白化,澳大利亚的大堡礁至少损失了10%的珊瑚。珊瑚的颜色来自于寄生其体内的共生藻,但病毒的过度繁殖,使共生藻大量死亡,导致珊瑚变白、衰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计,到2050年,大堡礁97%的珊瑚将白化、死亡。


  大堡礁将成为全球变暖最早的受害者 ,而该地生物圈将受到的毁灭性打击也可以预期。澳大利亚海鸟的数量已经急剧下降。海鲜产业将是倒下的下一环——紧跟着珊瑚礁消失的,就是海里的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0:02:41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夏天,太平洋上的小岛国基里巴斯共和国(Kiribati )在世界上第一个宣布,全球变暖已经使得自己的岛屿不适合居住,请求国际社会帮助基里巴斯国民撤离。


  IPCC估计,到本世纪末,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将导致海平面平均上升1米。基里巴斯共和国33个岛屿的大部分也将被海水淹没。而海水入侵,也会使岛上的地下水无法饮用。


  就在基里巴斯等待世界上某个国家打开大门,接纳它的10万居民时,马尔代夫也遭到了类似的威胁。唯一不同的是,马尔代夫的旅游业给它带来了较大财富,使它可能为自己的国民购买新的家园。2008年11月,马尔代夫的第一位民选总统纳希德宣布,他将成立专门基金,用于购买土地,以安置该国的30万居民。“我们不希望离开马尔代夫,”纳希德说,“但我们更不愿意成为气候难民,在帐篷里一住几十年。”尽管印度和斯里兰卡有着和马尔代夫相似的文化和气候,有着广阔土地的澳大利亚,也是马尔代夫迁移的另一个可能的目的地。


  海岛国家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唯一受害者:海平面上升1米,意味着孟加拉国土的1/7将被淹没;荷兰也不得不筑高堤坝,增强抵御洪水的能力;全球各地的海滨城市也都将受到威胁。而许多旅游胜地将失去现有的风采:更高更猛的海浪意味着土壤侵蚀加剧、珊瑚白化严重、海滩盐碱化,以及更多的岩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0:03:06 | 只看该作者
 根据红十字会的统计,气候变化导致人们流离失所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战争。总部设在伦敦的基督教救援组织预计,到2050年,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洪水、干旱和饥荒,将导致超过2.5亿人背井离乡,远远超过目前战争和区域武装冲突、饥荒和生态灾难导致的1.63亿人。这2.5亿气候难民,几乎全部来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那些国家的政府和市民缺乏必要的资源来应对逐渐暖化的世界带来的威胁。


  “毫无疑问,在世界许多地区,气候变化——包括海平面上升、沙漠化、滥伐森林,正在导致移民潮产生。”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布伦森·麦金利说。


  在富裕国家,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是政治性的。不断涌入的移民潮,给予了反移民组织发表其主张的语言环境。一个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移民研究中心主张,大量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来到美国,阻碍了世界遏制全球变暖的战争,因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移民进入美国后,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他们在祖国的4倍。


  “目前在美洲,大量移民从南向北迁徙,是导致美洲一些国全国性紧张的辩论主题。”2007年,11位美国退休海军将军联合撰写了一份分析报告,称:“目前的移民主要是经济落后和政治不稳定造成的”。“从墨西哥进入美国的移民很可能会急剧增加,因为降水稀少和干旱导致该国水资源匮乏。不断增加的气候灾难,如飓风,将催生更多的墨西哥移民进入美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0:03:38 | 只看该作者
 北极海冰的融化,也引发了地缘政治意义上的竞争,俄罗斯、挪威、美国、加拿大和丹麦都不断重申对这一领域的主权。几国对这一领域的争夺,部分原因是由于海冰下可能存在的宝贵资源:矿藏、石油——随着海冰融化,冰盖下的宝贵资源正浮出水面。


  船舶从北美西海岸出发,通过西北航道抵达亚洲,比它们通过巴拿马运河,航程减少6400多公里。由于不必通过狭窄的运河水域,任何型号的船只都可以顺利通航。2007年11月,欧洲航天局宣布,自从有记录以来,西北航道第一次可以全程通航——至少是短期内可以全程通航。


  如果冰盖持续融化,西北航道将越来越适于通航。多年海冰和北极冰帽非常厚、非常坚固,厚达8米的冰层中富含盐,如同混凝土一样坚固。相反,刚形成的海冰非常薄和柔软,它们的厚度一般不会超过1.82米,更容易被破冰船或钻井船清除。


  “当发现北极出现了无冰的季节,就意味着北极不再有多年的海冰。”地球环境资源学家戴维·巴伯表示。“这意味着西北航道全年通航是可能的,”游船早就动身去尝试了。2008年11月,加拿大宣布商业船舶首次次成功穿越了西北航道——从加拿大蒙特利尔出发,抵达努努瓦特西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0:04:19 | 只看该作者
  根据经合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数据,阿尔卑斯山正以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速度变暖,而且气温上升的速度可能还会加快。高山冰川正不断消融,而山上的植物正不断向高海拔地区迁徙。随着雪线的不断上移,阿尔卑斯的冬季运动——滑雪——这项运动每年吸引了600~800万游客,也遭到严重的打击。


  滑雪场已经率先应变。因为预计一年中降雪的日子会越来越少,它们不得不铺设人造雪——从附近的冰川取回的碎屑。瑞士一个村庄以不到1美元的价格出售他们的滑雪场,仅要求滑雪场新主人修建两个铺满了雪的滑雪坡。


  其他的山顶景点或者关门,或者开始发掘全年无冰的旅游项目。那些以滑雪项目闻名的村镇,转而开发温泉项目。建造会议中心和豪华酒店能够吸引游客和商业人士到来,并前往高海拔地区。在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阿柯多姆( Aqua Dome )温泉的四星级酒店声称,他们拥有大量的室内和户外温泉浴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冲击下,阿尔卑斯旅游业保有的一线希望,或许是:在未来酷热的夏天,山区可能会成为一个避暑胜地——而不再是冬季的滑雪胜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08:5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