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城镇化率达45.68% 百万人口城市118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5 17:3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6月召开的“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发布会”披露了这样一组数字: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5.68%,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


    中国科学院一位院士在此次大会上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做了一个比较:在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这个过程中,英国经历了120年,FaGuo经历了100年,德国经历了80年,美国经历了40年,前苏联和日本分别经历了30年,而中国仅用了22年。

    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水平在30%~60%之间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为此,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初断言: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最主要的两件大事,即为“中国的城市化”和“新技术革命”。

    有外国人曾惊异于“中国速度”,对中国城市高速发展进程中城市功能如何跟得上城市发展表示好奇。

    这也难怪,改革前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连老百姓自己都赞叹不已、感触良多。

    原来家住北京宣武区煤市街、今年已经75岁的高奶奶回忆起过去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记忆犹新。那时,各家各户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生煤炉。尤其是到了冬季,家家要靠煤炉取暖,市民并不宽敞的院落里,每家都要储存很多煤,生火时不仅烟熏火燎,一不小心还会煤气中毒。

    在大多数老北京人的印象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是灰色的:灰色的服饰、昏暗的路灯,交通不够发达,公共汽车很少。那时人们走亲访友,因没有公交车只好步行或骑自行车;后来公共汽车多起来了,可40岁以上的人都对早上挤公交时,被挤成“相片”的情景印象深刻。

    同样令人们记忆犹新的是用水和倒垃圾。家住西城区、今年已经60多岁的孙启明回忆说,清晨,为接水而排队,也成为当时生活中常见的一景,因为前后四合院里几十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到了黄昏,一辆垃圾车来到院门口,高喊着“倒垃圾啦”,院里的邻居就赶快把各自的垃圾拿出来倒掉。

    时间的指针转到了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在人、财、物大流动环境下,对市政设施的需求压力不仅来自原有市民,还包括大量进城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我国市政公用行业垄断局面被逐步打破,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全方位开放,多元化投资结构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得以建立,加上市政监管新模式的日趋成熟,我国城市公用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自来水随着新盖的楼房进了自家厨房,蜂窝煤也被无烟无味的天然气取代。这些与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基础设施,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从量到质的跨越。

    如今,百姓出行可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公交、地铁、城铁、出租车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而依然在大街小巷飞驰的样式各异的自行车,其功能也远不是交通工具那么简单了,如今骑自行车,已成为人们健身、休闲的生活时尚。

    有人感叹:昔日乡间小径,如今高速公路。纵在天涯不言远,千里行程一日还。确实,高速公路的高速发展,带给国人更加快速的生活节奏与更便捷的生活方式。还有人笑称,如今出行的便捷,使我们的城市似乎变得越来越“小”了。

    一组来自住房与城乡建设部8月份的最新统计,更可使老外感叹的市政建设“中国速度”得到有力的印证:

    ——2007年我国城市市政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已达6422亿元,是1978年的535倍。

    ——全国燃气供应总量已经达到630亿立方米,用气人口已达3.2亿,较建国时的1949年增加了847倍和174倍。

    ——截至2007年底,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达到34.80万辆,是1978年的13.5倍;年客运总量达到554.64亿人次,是1978年的4.19倍;出租汽车总量达到95.97万辆,是1978年的589.48倍。到2008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60302公里。

    ——城市供水设施能力大幅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115倍,用水人口增加了34倍。用水普及率95%。

    ——自1991年至2008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已达500座,其中卫生填埋场406座,焚烧厂72座,堆肥厂13座,其它处理设施9座。日均生活垃圾处理量31.53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6.03%。


    ……

    相关链接

    从世界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率从36%提高到60%属于加速期,目前中国就处在这个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还将不断提高。城市功能如何跟得上经济的发展也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绕不开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数据显示,这三大城市群以不足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42%的国内生产总值,吸引了79%的外来投资,在辐射带动城乡和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在内地人口密集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在发育和壮大。

    我国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城乡人口转移和社会变迁的规模在世界上将是空前的,在资源、环境、人口等众多制约条件下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李秀玲) (责任编辑:张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6:05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