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授:大学多数课程都可大大压缩 为实践腾出时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5 17:3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的双重社会职责决定了不能取消那些有价值的传统学科和专业,但可以通过压缩规模、集中资源的办法求得传统学科发展与适应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譬如,已经有一些哲学研究人士提出,除了在少数综合性大学保留哲学系外,其他大学的哲学系都可以考虑改组为哲学研究所,只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以学术研究为主,撇开繁杂的本科教学活动,并控制研究所的人员规模。从哲学的抽象性和知识综合性等特性来看,哲学实际上也不太适合本科生的教学(至少在许多情况下是如此),而更适合研究生教育。


    由于历史发展的长期积淀原因,现在许多大学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多为传统学科,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常常转化为人员规模的扩张。在资源投入和人事编制的约束下,这又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一些新兴学科、新兴专业的资源投入和发展。因此,除了在遴选重点学科时应对新兴学科实行一定的结构性倾斜外,还应区别性地约束一些传统重点学科的人员规模过度扩张。

    学科研究的关联性和研究主体的兴趣转移,为跨学科转岗提供了基础和可能。譬如,时下研究旅游学的许多人过去学的是地理学和历史学,讲授市场营销学课程的不少教师则来自于心理学科。目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转岗的数量不多,社会需求有限的传统学科中的人员缺乏转岗的必要外在压力;二是有限的转岗还多发生于热门学科之间,如上述的心理学本身也是一个热门学科。如果提供一种迫使某些传统学科人员瘦身的制度安排,学科转岗便有了一定的外在压力。

    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的整合有时还依赖于大学之间的协作。如可将多所大学某一在宏观层面应予压缩的专业的教师集中,组建为一个系或一个研究所置于某一所大学内,而将其他大学的相关专业干脆取消,这样既可建立品牌系所或专业,又可避免资源的浪费。每个综合性大学都设立一个哲学系、一个历史系、一个数学系等等,真的有这个必要吗?这难道还不是一种浪费吗?

    对大学教育定位的重新审视,也要求对目前大学教育的方式等进行改进。目前大学的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理论性过强、实际操作性内容过少的现象。即使在一些人文学科,许多专业教学内容也是从理论到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严重。譬如,本科生学习的许多管理类课程的内容,比更有思想深度和思考能力的MBA学员学习的课程都要抽象得多、难以理解得多。既然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只是大众化教育,为什么一定要去追求教学中的理论深度呢?大学本科生教学中为什么不能引进相当数量的案例教学呢?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拥有实践经验的学员才适合运用案例教学。这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误解。教学实践中,存在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案例教学,有的适合拥有实践经验的学员,有的适合一般的大学生。

    对“完整”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强调,也妨碍了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许多课程要讲授整整一个学期,课程的教学内容被严重注水,以至于挤占了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内容。很多本科生就读研究生后,发现上课的内容竟然有许多与本科教学重复。实际上,大学的大多数课程都可以大大压缩,腾出一定时间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难道大学的市场营销课、证券投资学课等只能在各种理论中打转?只能在黑板上演绎?(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叶德磊 (责任编辑:方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6 17:49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