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也有其必要性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0 22:5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哈哈,如题
现在才发现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8-21 12:15:31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8-25 00:17:55 | 只看该作者
cxvcx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8-25 00:18:02 | 只看该作者
xcvcxvssgsg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25 00:18:14 | 只看该作者
dsfsdgfdsgfdg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8-25 00:18:25 | 只看该作者
sdfsfgfgfhghjgfjjgfhgfdsgsggf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8-25 00:18:36 | 只看该作者
hgjhjjjjjjjgffdhdfd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g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8-25 00:18:48 | 只看该作者
第2 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选择题Ⅰ
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实体性B。直接现实性C。目的性D。能动性
2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科学实验B。社会关系实践C。生产实践D。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3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
A。自我意识的出现B。社会对自然的诞生
C。人类的实践活动D。自然对于人的生成
4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
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二、选择题Ⅱ
6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A。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B。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实践作为真理标准具有不确定性D。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7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
或人为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A。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

8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
A。实践决策B。实践目标的制订
C。实践的组织和管理D。实践结果的检验
新增考点: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9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
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
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A。动物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本领B。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C。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
造性
10。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限定和超越B。限定中的超越C。双向对象化D。创造与被创造
新增考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1。下列属于客体范畴的是()
A。一切客观事物B。妖魔鬼怪C。有待挖掘的马克思思想D。月球
新增考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2。下列属于主体范畴的是()
A。瘫痪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B。身体健全的白痴

C。狼孩D。马克思当年加入的青年黑格尔派
新增考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三、分析题
13论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4试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15试述实践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Ⅰ
1。【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对物质观的变革。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在它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
观实在并将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
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物质的本
质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而非实体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所以其他选项错误。
【拓展】做该题时,考生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变革的角度审视。
2。【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
【拓展】生产实践始终都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题干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是一迷惑性的句子,考生应该从“生产力”而不是“科学技术”的角度把握,并结合马克
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选得答案C 而非A。
3。【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
【解析】在实践中实现了人的自然化以及自然的人化,其他选项都可以从C 项中得
到解释。
【拓展】做这种题目的时候,一般看到既有自然也有人类,既有分化又有统一的字

眼,就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
4。【答案】A
【考点】本题是对人类实践活动产生结果的考查。
【解析】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
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不是由实践产生的,故B、C 错;D 项只涉及社会关系即人类社会,
不全面。
5。【答案】B
【考点】本题是对生产实践活动创造性的理解。
【解析】B 项是恩格斯的话语,意思是:人类通过实践将客观的天然物质转化成了
人工产品。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人类不能脱离天然物
质而神化般地创造它,所以A、C、D 都错。
【拓展】做此题关键是对生产实践本质的把握。
二、选择题Ⅱ
6。【答案】ABD
【考点】本题考查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
【解析】A、B 两项比较好理解;D 项: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角度理
解这句话。C 项是实践与真理的关系,没有谈及实践与人的存在方式。
7。【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解析】A 项明显夸大了人类精神的能动创造性,会陷入唯心主义。
【拓展】本题中的人造世界、人为世界应该理解为人们利用科技对世界实践改造后
的世界,这是该题的中心意思。
8。【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实践基本环节的把握。
【解析】A、B、C、D 四个选项都是一项实践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顺次相接的基本
环节:实践决策必须坚持“合目的”和“合规律”这一双重尺度;实践目标的制定则是实践

主体合目的性的一种体现;实践目标制定了之后就是目标的施行,这就需要实践的组织
和管理;最后就是实践结果的检验,实践结果的检验分事实检验和价值检验。
【拓展】从四个选项的相互连接、呼应就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实践的基本环节。
9。【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人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
【解析】动物的活动再精细和别致,也是本能的,没有能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
10。【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
【解析】A、B 两项:从特点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
超越关系;C 项:从内容和结果以及本质看,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
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实现的。对于D 项: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被说成是创造
与被创造的关系,否则就成了唯心主义的“臆造”了。
【拓展】考生应深刻理解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其双向对象化的本质。
11。【答案】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客体内涵及外延的掌握。
【解析】作为实践和认识活动对象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或为主体活动
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否具有客观性和是否纳入到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来是能否成为客
体的两大要素。C 项:马克思的思想虽然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却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
并且正在被人们挖掘,即已经是主体对象性活动所指;D 项:已经是被人类主体对象性
活动所指的一种客观事物。A 项: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够被纳入主体的对象性活动
中;B 项:不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主体活动不能指向。
【拓展】对于实践客体的认识,要从客观性和能否被纳入主体对象性活动这两要素
考虑。
12。【答案】A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8-25 00:18:57 | 只看该作者
第2 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选择题Ⅰ
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实体性B。直接现实性C。目的性D。能动性
2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科学实验B。社会关系实践C。生产实践D。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3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
A。自我意识的出现B。社会对自然的诞生
C。人类的实践活动D。自然对于人的生成
4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
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二、选择题Ⅱ
6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A。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B。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实践作为真理标准具有不确定性D。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7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
或人为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A。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

8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
A。实践决策B。实践目标的制订
C。实践的组织和管理D。实践结果的检验
新增考点: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9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
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
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A。动物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本领B。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C。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
造性
10。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限定和超越B。限定中的超越C。双向对象化D。创造与被创造
新增考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1。下列属于客体范畴的是()
A。一切客观事物B。妖魔鬼怪C。有待挖掘的马克思思想D。月球
新增考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2。下列属于主体范畴的是()
A。瘫痪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B。身体健全的白痴

C。狼孩D。马克思当年加入的青年黑格尔派
新增考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三、分析题
13论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4试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15试述实践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Ⅰ
1。【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对物质观的变革。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在它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
观实在并将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
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物质的本
质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而非实体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所以其他选项错误。
【拓展】做该题时,考生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变革的角度审视。
2。【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
【拓展】生产实践始终都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题干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是一迷惑性的句子,考生应该从“生产力”而不是“科学技术”的角度把握,并结合马克
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选得答案C 而非A。
3。【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
【解析】在实践中实现了人的自然化以及自然的人化,其他选项都可以从C 项中得
到解释。
【拓展】做这种题目的时候,一般看到既有自然也有人类,既有分化又有统一的字

眼,就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
4。【答案】A
【考点】本题是对人类实践活动产生结果的考查。
【解析】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
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不是由实践产生的,故B、C 错;D 项只涉及社会关系即人类社会,
不全面。
5。【答案】B
【考点】本题是对生产实践活动创造性的理解。
【解析】B 项是恩格斯的话语,意思是:人类通过实践将客观的天然物质转化成了
人工产品。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人类不能脱离天然物
质而神化般地创造它,所以A、C、D 都错。
【拓展】做此题关键是对生产实践本质的把握。
二、选择题Ⅱ
6。【答案】ABD
【考点】本题考查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
【解析】A、B 两项比较好理解;D 项: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角度理
解这句话。C 项是实践与真理的关系,没有谈及实践与人的存在方式。
7。【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解析】A 项明显夸大了人类精神的能动创造性,会陷入唯心主义。
【拓展】本题中的人造世界、人为世界应该理解为人们利用科技对世界实践改造后
的世界,这是该题的中心意思。
8。【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实践基本环节的把握。
【解析】A、B、C、D 四个选项都是一项实践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顺次相接的基本
环节:实践决策必须坚持“合目的”和“合规律”这一双重尺度;实践目标的制定则是实践

主体合目的性的一种体现;实践目标制定了之后就是目标的施行,这就需要实践的组织
和管理;最后就是实践结果的检验,实践结果的检验分事实检验和价值检验。
【拓展】从四个选项的相互连接、呼应就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实践的基本环节。
9。【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人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
【解析】动物的活动再精细和别致,也是本能的,没有能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
10。【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
【解析】A、B 两项:从特点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
超越关系;C 项:从内容和结果以及本质看,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
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实现的。对于D 项: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被说成是创造
与被创造的关系,否则就成了唯心主义的“臆造”了。
【拓展】考生应深刻理解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其双向对象化的本质。
11。【答案】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客体内涵及外延的掌握。
【解析】作为实践和认识活动对象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或为主体活动
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否具有客观性和是否纳入到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来是能否成为客
体的两大要素。C 项:马克思的思想虽然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却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
并且正在被人们挖掘,即已经是主体对象性活动所指;D 项:已经是被人类主体对象性
活动所指的一种客观事物。A 项: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够被纳入主体的对象性活动
中;B 项:不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主体活动不能指向。
【拓展】对于实践客体的认识,要从客观性和能否被纳入主体对象性活动这两要素
考虑。
12。【答案】A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8-25 10:42:22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有了,拉动内需增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5 19: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