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智囊团:如何扭转我国出口下降局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0 12:1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中国“顶级智库”之称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19日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如何尽快扭转进出口下降局面”的“经济每月谈”活动。出席活动的主讲嘉宾也非常“高端”,是三位在外经贸领域颇有影响的专家———商务部政研室主任柴海涛、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张小济研究员。他们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非常脆弱与不稳定,应采取多种手段尽快扭转我国出口下降局面。
  全球经济呈“耐克回升”出口下行压力大
  柴海涛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类似耐克运动鞋商标:从急剧滑落到缓慢复苏。经济短期内出现强劲复苏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未来3至5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全球贸易也将经历3至5年的低速调整期。
  柴海涛认为,目前我国外贸出口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统计表明,我国许多行业出口依存度较高,彩电、计算机、手机、鞋类、服装、自行车等产品均超过60%,有的甚至高达90%。如果出口继续下滑,国内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对企业经营和就业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总体上看,下半年出口形势仍不乐观,保市场、保份额任务非常艰巨。此外,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和出口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等问题也影响今后一段时期的出口增长后劲。
  “在当前全球性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是难以避免的。”张燕生说,“在危机以前,我国企业所遭受的各种贸易摩擦案件占全球总贸易摩擦案件的比例,就高出我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近一倍。危机时期,这一比例只会进一步上升。”
  目前财政有条件足额退税
  张小济指出,目前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提高退税率无助于出口,是补贴外国人。但实际上,出口退税本身是中性政策,不是补贴,少退就是向外国消费者征税,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目标是保住市场,外国进口商要求分享利益的前提是购买我国的产品,我国出口企业是否让利取决于每个企业的议价能力,只要产品卖出去,政策目标就实现了。并且最终受益的是中国的企业和劳工,职工有了工作和收入才能消费,这是拉动内需的基础。
  因此他建议,出口退税应该足额、及时、稳定,国家应当取消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恢复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统一负担做法,以减轻各地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规模大、地方财政负担压力大的困难,鼓励东部口岸外贸公司收购中西部地区产品出口。针对当前出口收汇期延长,应全面实行“先退税后核销”,将来可考虑取消核销程序。他还说,出口退税是法定的贸易促进政策,应保证这一制度的稳定性,频繁调整出口退税率,不仅加大了企业出口风险,而且容易被误解为出口补贴。
  “目前,财政有条件足额退税。”张小济指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征收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7391亿元,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5865.9亿元。
  张燕生则从另一角度看待出口退税。他认为,出口退税率的财政资源,如果用于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创新环境和创业环境,提高出口综合国际竞争力可能会更好。
  扩大买方信贷鼓励人民币结算
  受金融危机影响,境外进口商和经销商融资难度增大,我国出口企业收款周期延长,预收贷款减少,出口坏账增多,收汇风险上升,出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仍较突出。

  张小济指出,应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政府提供担保、实施特殊抵押政策是缓解矛盾的关键。买方信贷是各国出口大型机电、成套设备时普遍采用的手段,无论从解决当前的问题出发,还是长远考虑,我国都应该扩大这一重要的贸易促进方式。另外,他还建议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可以开放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张燕生指出,在欧美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重视会展经济,通过发布信息、举办国际展销会等方式协助企业向南亚、东南亚、中东、海湾、非洲等地出口。另外,利用对外援助扩大出口,通过对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援助,以人民币方式提供一定金融信贷支持,在增加其进口需求的同时,鼓励对方购买中国产品,并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7:33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