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book.QQ.com2007年09月04日18:58 腾讯Q吧
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是怎样一个处境呢?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还有生命力以及发展的空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已经被我们破坏殆尽,抑或遗失在某个不熟悉的角落了?
梁思成先生曾说:“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屡战屡败,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对于一切国粹都失去了信心。他们的审美标准全被搅乱了,古老的被抛弃了,对于新的即西方的,却茫然无所知。”当然,中国的屡战屡败,并非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在此之前,中国在异族的入侵面前也常常表现出屡战屡败,所以才有了南宋、元朝和清朝。但是这个时期异族入侵的结果却很让中国人得意:入侵的异族被同化,如果不被同化则被赶走。这个“同化”过程,大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劳了,这个方面足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过去的异族入侵之后,总是主动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西方文化渐渐渗入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新兴文化之间感到了莫大的迷茫,他们破天荒地忘却了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感,隐去了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但即使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保留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可继承性。在半封建的中国,一些必要的传统伦理道德在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方面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许多人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较大的冲击有两次,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推进文化进步方面功勋卓著,但这只是一群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不可能动摇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那个时候,这些愤青们对自己的祖国,仍然是有文化认同的。他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对社会时局的失望,对传统糟粕的作呕,对僵硬人生的反抗。他们的骨子里,依然流着传统的血,即使做了封建家国的叛徒孽子,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他们仍然饱含热泪,充满激情。而**呢,从表面上看,大破了“四旧”,似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摧毁性的打击。但是,只需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这种运动,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才有可能发生的奉旨****。**初期全国各地家家户户无所不在的“忠”字表明:君权思想以改头换面的形式,继续起着主导作用甚至被放大了。而这个君权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只是表面的、形式的,只是把三叩九拜改成了忠字舞,其实质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改头换面的回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