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战略博弈下的台湾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0 15:3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战略博弈下的台湾
Taiwan Caught in Sino-US Strategic Games
赵葆珉
Zhao Baomin

[摘要]台湾问题缘起于中国内战,但它的延续与持久存在,却是中美战略冲突的产物。冷战以来的美国对台政策几经变迁,但始终以美国的利益为依归。台海统一必然触动美国霸权,台海统一同时是中国复兴的战略基点。随着马英九当选与台独势力衰落,而两岸寻求和平共存,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可能被迫再度调整,退出两岸纷争。维持台海现状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有必要重估台海形势,将统一适时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国完成统一之后,中美关系才能向正常的大国关系过渡。
[Abstract]The Taiwan Issue was originated in China’s Civil War, but was sustained by Sino-US strategic conflict. American Taiwan policy since the Cold War era undergoes several changes, but its purpose remains unchanged, to serve American national interest. The unific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undoubtedly affects American hegemonic power; it also the starting-point of China’s rejuvenation. With the successful election of Ma Yingjiu, the decline of the separatist forces and the two sides resorting to peaceful means to solve their disputes, American Taiwan policy is forced to readjust and quit out of China’s internal strife. China’s status quo policy has performed its role; it’s time to reassess the situation and put reunification on the agenda. Sino-American relations will return to normal only after China accomplishes its reunification.  

[关键词]台湾政策;台独衰落;美国收缩;经济融合;两岸统一
[Key words] American Taiwan Policy; Decline of Separatist Forces; Strategic Concen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a’s Reunification

台湾是西太平洋海上生命线的心脏。迄今为止,台湾以“地位未定”存在于美国的东亚体系中。台湾问题缘起于中国内战,但它的延续与持久存在,却是中美战略冲突的产物。美国介入台海,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原因。两岸维持半个多世纪“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是中美力量对比与博弈的结果。
伊战后美国开始新一轮战略收缩,随着马英九当选与台独势力衰落,美国对台政策的可持续性变得不确定。美国可能被迫从台海脱身,淡出中国内部纷争,而由两岸中国人自己来决定台湾的命运吗?这是一种可能的选择。自朝鲜战争以来,中国统一的前景第一次不再可望不可即。

变动中的美国台湾政策

台海是牵动中美两大力量兴衰的战略咽喉。二战后美国权势进入东亚,新中国实现统一与独立,东亚形成双元权力结构。包括台湾在内的东亚近海岛屿即成为中美力量交汇的锋线,台湾因位居东亚近海岛屿的最前沿而成为中美力量碰撞的焦点。台海是亚洲大陆的海上屏障,中国海上防线的最前沿;台海同时位居美国西太平洋岛屿防御体系的核心,是美国在东亚所要固守的核心战略地带之一。麦克阿瑟说过,美国在亚洲的命运系于台湾。 [1](pp.161-165)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也曾指出,台湾是美国在政治上长期遏制中国不可或缺的工具,台湾在美国手中将大大加强美国的战略地位,否则将大大加强中国的地位。[2](pp.307-330)美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全部台湾政策,实质上是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控制权的斗争。阻挠中国统一,维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始终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
美国的台湾政策以美国的利益为依归,随自身战略需要而变动,反映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对中国定位的变化,台湾不过是美国与中国战略游戏的筹码。新中国诞生以来的中美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台湾政策也随之变动。
1.        中美战略游戏的第一阶段:分属敌对阵营。
自冷战时代至越战后期,中国大陆是美国封锁、围堵的对象,而台湾则是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伙伴。美国的介入支撑了国民党偏安政权,两岸***与分治得以延续。美国对华政策从介入中国内战、徘徊观望到一边倒地全面援“蒋”。1948年是中国内战中国共力量消长的分野,国民党失败至此已确信无疑。二战中与国民党政权结成特殊关系的美国,对新中国政策开始出现微妙的调整。杜鲁门政府企图利用台湾问题离间中苏关系。1948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指出,“美国的安全利益要求将中国置于苏联的控制之外。”[3](p.85)1950年杜鲁门发表声明,艾奇逊发表“划线”讲话,明确表示美国不拟使用武力干预中国内战,并将台湾排除在美国西太平洋防线之外。这是美国准备抛弃蒋介石政权的信号,中国内战的结局超出了美国的控制能力,现在美国必须面对现实。
中美战略错位使台湾在大国的夹缝中存在下来。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阻止中国倒向苏联阵营,但其时中国根本不存在中立的可能。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历史积怨难以超越,而苏联百万大军驻扎中国东北。朝鲜战争使美国对华外交进入冷战轨道,台湾被重新纳入美国西太平洋防御体系,成为美国反华运动的一部分,新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遗患和威胁。台湾在中美之间如梗在喉的战略地位开始形成。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在美全球战略中并不占据核心地位,对华遏制使美国身陷亚洲,分散了美国的战略资源,导致美国左右支绌,而苏联则乘机扩展了军事、经济威力。中美战略错位导致的冲突使台湾此后半个多世纪在中美夹缝中得以存在。从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到1969年约翰逊下台,是美中敌对最激烈的时期,但美国在两次台海危机中保持克制,在表面强硬的美国对华政策后面,已预示着尼克松主义的调整。
2.中美战略游戏的第二阶段:从尼克松访华至冷战结束,是中美战略协作期。这一时期,由于深陷越战泥潭及经济衰落,美国在对苏争霸中丧失战略主动权,被迫借助中国抑制苏联力量的上升,美国与台北断交而承认中国大陆,但台湾问题依然延续下来,继续成为困扰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60 年代末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美苏力量对比开始有利于苏联。为谋求摆脱困境,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安全利益。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实施战略收缩,采取“均势”理论及多极世界的主张,以弥补自身力量不足。在美苏对抗的既定格局下,中国成为最大的牵制力量。与中国和解不仅能削弱苏联从而间接有利于美国,还能直接为美国的利益服务。尼克松确信,中国将更快地进入世界事务的主流。他指出:“由于中国与外界隔绝, 大多数美国观察家看不清中国的潜在力量, 但是中国的潜力极大,任何灵敏的外交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或拒绝考虑。”[4](p270)台湾问题成为中美迫切而又棘手的问题,尼克松用“双轨制”来打开僵局。如国务卿罗杰斯所说:“我们认为台湾的+++国和大陆的共产党中国都是生活中的事实。”[5](p217)由于中美和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压力得以缓解,而苏联则面临欧亚两线作战的潜在危险,美国重新获得战略主动权。中美和解使中国成为美国战略棋盘上的盟国,而台湾开始沦为美国东亚战略的鸡肋,处境尴尬。
中美两国出于共同战略利益,从对抗走向缓和。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同时与台湾保持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三个联合公报是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标志性文件。1972 年《上海公报》发表,美国“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6](p89)1979 年的《建交公报》,美国第一次公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82 年《八一七公报》发表,美国政府声明“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 [7](p30)但美国国会1979 年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继续给予台湾“国家”地位,承诺****。大国之间不会有永久的友谊。中美在共同反苏的迫切压力下实现了战略协作,但美国仍然保留了台湾这枚可能在未来掣肘中国发展的棋子。中国没有因台湾问题而放弃与美国的战略协作,表现出巨大的战略灵活性。但台湾问题的存在也显示了中国战略地位的脆弱,中美关系的主导权依然被美国操纵,中国不能迫使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放手。
3.中美战略游戏的第三阶段:中美关系陷入结构性冲突。冷战后共同敌人消失,中美关系的稳定性遭遇挑战,台独势力引发中美冲突的可能日益凸显。
冷战后中美战略协作的基础消失,亚洲均势向中国倾斜,中国与企图维持单极优势的美国陷入结构性冲突。台湾在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亚太战略中的价值再次得以提升。1992 年布什政府向台湾提供大批先进武器,1994 年克林顿宣称《与台湾关系法》优先于“8•17”公报,1999年美国国会要求将台湾纳入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8](93)1999年李登辉公开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而美国对台政策转向“****民主政治”,“不允许中国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对陈水扁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予以默认和怂恿,称美国将“甚至动用武力协助台湾自卫”。[9](pp.13-14)此一时期是美国单极体系最后的全盛时期,也是台独势力最为猖獗的时期。两岸关系向统一方向每前进一步,美国对台湾当局的政治军事支持就提升一步,这就是所谓“维持台海两岸均势不变”的策略。
4.中美战略游戏的第四阶段:重塑中美关系。以台湾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在相对力量消长的基础上,中美重塑正常的大国关系。
冷战后美国单极优势被证明只是昙花一现,美国无力长久维持单极秩序与国际权威。伊拉克战争与新兴大国崛起削弱了美国的绝对力量优势,而中国在退缩近两个世纪之后,重新显示出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今日的美国正在为单边主义付出沉重代价,美国的敌人遍及全球,陷入孤立无援的持久消耗战,而中国开始步入迅速获取大国地位的道路,和平崛起既成事实。中美之间正在发生悄无声息的权力转移,一种更为平等的中美关系正在出现。美国外交学会会长哈斯称,“美国统治世界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10]法国总统萨科齐说,单极世界已经结束,世界进入相对大国时代。[11]新的国际秩序正在美中权力消长这一世界性变革的基础上重新形成。
中美互为竞争对手并不意味着冲突不可避免,美国可以通过驾御自身来避免中美间的敌对。任一国家具有抗衡或超越美国的潜在实力,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这种竞争零和的观点日益受到摈弃。如果美国放下超级大国的包袱,看到自身力量的局限,在不涉及自身存亡的事务中,与和平发展的新兴大国合作而不是对抗,让出与新兴大国实力相称的发言权和利益,则可能催生一种全新的大国关系模式,美国与新兴大国就能在安保与经济方面展开真正建设性的合作。全球化将多极世界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世界面临太多的不确定与诸多挑战,促使中美真正形成一种合力。中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彼此依赖,美国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和资金,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以保持经济活力。从未有两个大国实现过如此深刻、广泛的经济融合与相互依赖,共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美国必须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与战略红线。中国和平崛起是无法逆转的事实,而美国正处于战略下滑阶段并面临自身的困境,与中国协调合作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有美国学者称,中国可以分享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力。[12]美国《外交》杂志建议,尽管中国崛起毫无疑问会终结美国的单极时代,但美国可以“不试图阻止中国的崛起,而是让它顺利融入现行国际体系。”[13]美国“普林斯顿报告”建议美国与中国的竞争要限制在和平范围之内。[14]基辛格表示:“对于跃升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中国,美国应该放弃过去那种支配和霸权的视角,从新的角度建立全球伙伴关系。”[15]美国介入台海纷争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退出两岸争端是美国和平诚意的试金石。如此,可避免战争及失控的经济竞争,中国的和平崛起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就能找到利益交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1-14 18:13:37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14 20:45:2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分析的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6:3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