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用20年时间在中国人身上完成了一次刷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1 16:0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服装是一种符号,承载了人们很多记忆,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从捉襟见肘的童年到色彩斑斓的青年,在济南一家媒体供职的张燕飞给记者讲述了她的衣橱故事。
  张燕飞的童年是在黄河三角洲一个安静的小村度过的,几乎贯穿了上世纪大半个80年代。她说,小时候家里的衣橱没有自己的几件衣服,大多是父母黑色的、蓝色的、白色的衣服,颜色暗淡、款式陈旧。角落里还有妈妈亲手纳的“千层底”,用花布包裹着。
  “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服。”张燕飞至今还记得,每到年根底下,妈妈都会扯来几尺花布,裁裁剪剪,忙忙碌碌地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如今对张燕飞来说,新衣服添置是按季度而不再按年度了。每当换季,她都会去置办几套新衣服,平时见到新款上市也会随时去买。“不过,我仍然怀念小时候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的那份新鲜与喜悦,现在新衣服多了,那份喜悦反而冲淡了不少。”
  小学的张燕飞,经常穿着妈妈改制的衣服。四年级的暑假,妈妈买了一块浅绿色的布给张燕飞量身定做了一条裤子,她把新衣服放在衣橱里像宝贝一样珍藏了好长时间不舍得穿。如今,张燕飞光牛仔裤就有十几条,连年近50岁的妈妈也受到女儿的影响穿起了牛仔裤。
  1996年,张燕飞进入中学,因为没有多少衣服,她几乎每天穿校服。有一段时间,女同学们时兴穿白领花布衬衣。几经央求,妈妈终于买了一块粉红色的花布给她做了衬衣。这件衬衣,早已被压在衣橱最底部,每每收拾衣橱看到它,仍会勾起张燕飞很多的青春记忆。
  “印象最深的还有每个寒冷的冬天,穿着妈妈做的棉袄,又厚又笨重,也谈不上美感。要是来年冬天棉袄没来得及修改,袖子就短了,手经常被冻得通红,甚至会被冻伤。”张燕飞说。
  “而如今,家中由小变大的衣橱里,仅羽绒服就有五六件,各种各样的帽子、围巾,还有爸爸妈妈的皮衣整齐地挂着,早已不是原来衣橱里的一个个花布包裹。村里的女孩子也身着款式各异、颜色艳丽的裙子,其时尚新颖与城市姑娘一般无二,甚至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都穿上了红色的外套。”张燕飞心生感慨,“仅仅20年时间,历史就在13亿中国人身上完成了一次刷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4:14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