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庞氏骗术生存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4 17: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融领域,庞氏骗局无处不在,问题在于你如何识别并生存
为何富通银行、汇丰银行等赫赫有名的金融机构会失陷麦道夫的庞氏骗局?这至少说明,“骗局”并非一开始就带有某种基因或特征,简单易识,而是恰恰相反——富有逻辑,有着严格推理,冀望靠理清逻辑关系一眼看穿,非常困难。
对庞氏骗局条件反射式的大加挞伐,并不足以帮助投资者躲开“骗局”。相反,只有深入弄懂“骗局”的本质,并整理出“骗局”的发展规律,才能令投资者保持清醒并生存下去。
在流动性过剩吹起的A股泡沫中同样亦是这样一套游戏逻辑,远离并非最好的选择,即使投资者做不到先知先觉,只要能够保持机敏的观察与分析,加上仓位止盈等适当的风险控制技术,也完全有可能从中大获其益而非受损。
作为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庞氏骗局(Ponzi scheme)由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意大利裔投机商人“发明”。

庞齐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骗局,诱人向一个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骗局共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被揭穿。
庞齐之后,人们就将以新债还旧债的循环欺骗称为庞氏骗局,成为金融市场上诈骗的代名词,以至于任何一个投资构想或者投资人与其发生联系,都会立即被大众不假思索地抛弃。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卷入的参与者,也都被看作是贪婪与愚蠢的化身。
最新案例
庞氏骗局的最新例子是伯纳德·麦道夫案,这位前美国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被判处150年监禁。
1990年代,麦道夫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社会网络进行筹资,他让投资客介绍更多客户给他,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
麦道夫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一个月的增长率可能达到1%至2%。他的基金不断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等生意,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
大约2005年,麦道夫的投资基金生意逐渐变成了一个庞氏骗局,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几乎都来自越来越多的新加入者提供的资金。但麦道夫依然对外承诺,无论时事如何,一年仍有10%-15%的增长率。到2008年1月,麦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着171亿美元的资金。
金融危机之下,形势不断恶化,但2008年11月麦道夫依然宣称,他的基金稳健增长,每月高达5.6%。相较于同期美国股Shi的下跌,这个收益率相当不错。
但危机日益严重,最终让麦道夫的基金走到了末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要求他返还投资。麦道夫不得不承认自己实际是在经营一场庞氏骗局,众多个人投资者、银行及对冲基金因为投资麦道夫的基金而损失惨重。
麦道夫案牵连甚广,令投资者损失巨大。最新的消息称,麦道夫的基金旗下客户账户的基金总额高达648亿美元,活跃用户达4800个,而目前只追回约10亿美元。这些遭受巨大损失的活跃投资人包括:美国费尔菲尔德-格林威治投资管理公司损失75亿美元;美国特里蒙特对冲基金公司损失33亿美元;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损失28.7亿美元;奥地利梅迪西银行损失21亿美元;富通银行荷兰子公司损失13.5亿美元;英国汇丰银行损失10亿美元……
投资者的惊骇和对麦道夫的声讨可想而知,但这是对待此类庞氏骗局唯一正确的态度吗?恐怕并非如此。
一方面,机敏的观察与分析,加上适当的风险控制技术,完全有可能让投资者从庞氏骗局中大获其益而非受损;另一方面,公允的观察家们发现,即便是对庞氏骗局最深痛恶绝的人,也很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因为“骗局”总是在难以为继之后才会被识别出来。一切正常的时候,你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
对庞氏骗局条件反射式的大加挞伐,并不足以帮助投资者躲开“骗局”。相反,只有深入弄懂“骗局”的本质,并整理出“骗局”的发展规律,才能令投资者时刻保持清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5:3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