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考研辅导班,收获更多的是一种信心,一个推动力。真正实现目标,还要靠自己课程之外的努力。”
“在考研的路上涉险过关,不要以为自己是清华、北大的就比别人有优势。”
“考研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
……
今天,距离2008年考研还有150天。
在考研辅导班的课堂上,各高校图书馆里,到处都有为考研而做准备的学生们,紧张的氛围完全湮没了假期应有的休闲与放松。
“参加辅导班之外,我喜欢到图书馆复习,那里到处能感受到考研的压力和气氛,自己想偷懒的时候抬头看看别人的努力,就能感受到压力,收获动力。”首都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小孙是个性格外向的姑娘。面对大四跨学校、跨专业的考研目标,虽有一定困难,但小孙显得很有信心。从大二下半学期确定考研的目标后,小孙就开始搜集信息,买参考书、报考研辅导班,一步步地完成着备考研究生中的几个必要环节。“以后的备考过程还是要‘按部就班’,边咨询边准备吧。”小孙说,考研准备到今天,她还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心理压力,但是“研友”们在考研这道门槛上的进进出出,已经让她看到了坚持和踏实这两个考研成功的必要因素。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家人朋友的“舆论”力量,早已让“考研”成为了大学生活的关键词之一。其实,考研的每一步走得都不轻松:学生下定决心考研,就意味着要拿出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进行准备,要对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告别,还要随时应对同学中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或出国留学成功所带来的诱惑和挑战。有人说,如今考研的竞争度和重要性几乎要与高考相当,但是考研的学生却不能像高三考生那样,在自己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走完备考全程:考研要做的工作远不止初试、复试两个环节。
早年,教育部就曾下令严格禁止高等学校和招生单位举办各种类型的考研辅导班,严禁命题教师参与考研辅导班。由于没有统一的官方指导备考,考研学生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动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和人脉关系准备备考事宜。同校同专业的师兄师姐,目标考研高校的同学,自己的亲戚朋友,还有来自网络的考研经验,考研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大批量的信息进行筛选,之后进行考研辅导班的报名、选购参考书、联系导师……考研是个需要“摸索”的工作,每名学生的备考经历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故事。
而当应试的作用触及到考研市场的神经时,考研就被加上了助推器。据悉,近年来,一些考研辅导机构就逐渐拓宽辅导班的服务内容,除知识辅导外,还提供了如院校选择、专业推荐、联系导师等很多有针对性的信息,帮助学生节省时间备考,尽可能将有需要的考生“打造”得更加符合研究生标准。
对于有考研需求的学生而言,这种服务可能是个福音。但是,人们也难免担心,当学生的考研“流水线”真被规整得更加“高效”、“畅通”时,研究生们除了通过考试外,是否真能成为研招单位需要的“研究”型人才。
本报记者王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