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的七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31 18:3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从“止血”、“输血”进入了培育“造血功能”的阶段,世界经济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需要及早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次危机表面上看是总量矛盾,但暴露出来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无论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经济都是如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在扩内需、稳外需、保增长的同时,深入研究开放型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从改革开放的高度认识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2年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国内关于改革和开放的争论增多,特别是在对外开放方面,甚至出现了一些针锋相对的观点。其实,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是明确的,胡Jintao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可是为什么会有激烈的争论呢?主要原因是,如今改革的难度增加了,开放的风险增大了。因此,近年来的一些争论,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改革开放,而是如何改革开放。
    在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上,有些人认为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我们大量出口,消耗大量能源资源,污染留在国内,换回来的却是不断贬值的美元;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以二战后建立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有些人虽不反对结构调整,但坚持扩大出口,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出口占全球出口不足9%,而欧元区人口占世界的5%,出口却占世界的30%,中国必须继续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赚外国人的钱,何乐而不为?这种说法在从事外经贸工作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中影响广泛。
    上述两个观点都有道理,但却形成了严重对立,原因在于把目标等同于过程,把战略与战术混淆。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冲突对实际工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地区和部门在理解和执行中央坚持扩大内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战略方针时,或多或少地存在偏差。如果深刻理解并统筹好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必要性和战术渐进性,相关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顺序就会把握得更好。
    二、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
    按照经济学的界定,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体属于开放型经济体。从这个意义上看,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
    经济结构调整是有层次的。内需和外需的结构,投资和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结构,属于第一层次;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属于第二层次;而市场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属于第三层次。当然,对我国而言,结构调整还涉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和讨论结构调整问题,需要将不同层次的结构调整区别开来。如果混在一起,就难以理清思路。
    三、结构调整的时机及其与规模、速度的关系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缺乏结构调整的动力;经济形势差的时候,企业认识到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很多企业生存都很困难,丧失了结构调整的能力。因此,政府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完善促进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建立在经济繁荣时期帮助企业积极调整、在经济低迷时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 邱小敏 )

 新华视频 >>


乌市民兵预备役阅兵

各国魔术师北京斗法


温州大批出租车停运

周杰道歉想自杀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外向型经济尚需夯实回暖基础
专家建议保持积极财政政策 适时进行结构性调整
保理业务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新路径
央行报告:二季度经济复苏超预期 经济主体信心提高
央行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物质产品与金融产品的双重过剩

 图片精选 >>


   · 艺术家化身“隐形人”
· 雷人!日本的肚脐眼节
· 哈尔滨白鲸深水“救美”


   · 别出心裁的"海鲜"面包
· "贪玩"海豚不让女游客上岸
· 难以置信!这竟是树的"作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03:4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