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肃武威发现新石器时代占卜祭祀遗物(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9 11:4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威石城山发现的“骨卜”


  7月27日,记者从武威市博物馆获悉,日前,在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境内的石城山,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用于占卜的“骨卜”文物。这批文物的发现,对于研究武威地区乃至人类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带孙游玩 老人发现“宝物”
  今年7月7日,武威市凉州区63岁的退休干部李忠文带孙子在石城山上转悠。在半山腰歇息时,在一处古代遗址旁玩耍的孙子突然叫喊:“爷爷,这里有一些骨头。”李忠文当时并没在意,但当孙子拿着骨头过来时,他才发现这些骨头上竟然有着非常规则的小圆孔,他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文物资料上介绍的原始社会甲骨文时代的“骨卜”。
  3件“骨卜” 保存较为完整
  李忠文介绍,发现“骨卜”后,他将这些珍贵的骨头小心收起,并送到了武威市博物馆。此次共发现牛胛骨2件(已残),羊胛骨7件,有3件羊胛骨制作的“骨卜”保存较为完整。馆方工作人员将这些珍贵的文物进行了编号:1号“骨卜”长18.5厘米,有6个钻孔;2号“骨卜”长18.8厘米,有5个钻孔;3号“骨卜”长14厘米,有3个钻孔。据介绍,“骨卜”是古人利用牛羊胛骨灼烤钻孔后,用于“占卜”出征、祭祀天地等活动的遗物,是“甲骨文”时期的真实写照和具体体现。武威市博物馆馆长、文物研究专家黎大祥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骨卜”是武威境内继凉州区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骨卜”后的再次发现。但两次发现的“骨卜”制作的方法和使用的年代有所不同,这对于研究武威史前文化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实物资料。

  本报记者 张永生
  背景资料
  武威石城山位于武威城西28公里的凉州区西营河口。该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也是古代军事要隘。在此前对石城山上出土的石刀、石斧、石杵、石磨等遗物的考证发现,此处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文化遗存。此次与“骨卜”同时被发现的还有古代马、牛、羊等动物的骨骼。研究人员说,这些骨骼的发现,对于古代养马的起源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古实物资料,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报记者 张永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20:1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