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2月2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韩国队在昨日举行的冬奥会女子速滑3000米接力决赛中因犯规失去金牌,中国队取得冠军。环球网的调查显示,20%的投票者认为韩国人得而复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高达77%的投票者认为这是韩国人“输不起的心态作怪”。中韩民间舆论从足球到文化遗产的国别认同经常发生摩擦,但很快又成过眼烟云,中韩关系现在不得不在这种民众的争强好胜中前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晋林波2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比赛讲究的是公平公正,对判罚结果应以平常心对待。当然,韩国网民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体育领域的竞争不宜上升成国家之间的对抗,希望双方都多些宽容和克制,少传播民族主义情绪。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近几年来,中韩两国在申遗等历史、文化领域出现一些争议,少数中国网民在这次冬奥会的事件上发表过激言论,也是过去积累的不满情绪的发泄。他说,中韩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中国人应当体现出大国国民的谦和与包容心,韩国人也应该对中国的崛起逐渐适应。
《人民日报》前驻韩国首席记者王林昌对《环球时报》说,韩国民间有“厌华”情绪,中国民间也存在“厌韩”情绪。这种情绪虽然在前一段有所缓和,但每当遇到新的情况就会再次冒头。中国崛起之后,外界对中国有很多反应,韩国人的典型反应就是不服输。同样,中国人对韩国这个国家的特点还不是很理解,有些人瞧不起韩国这样相对小的民族,这种想法也有失大国风范。他表示,两国间的小摩擦也是难免的,需要说明的是,两国网民的言论代表不了当前的主流,两国关系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受到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