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美军导弹击落其间*卫星的一些思考
2月21日美军在夏威夷以西的洋面上的巡洋舰上只用了一枚战术导弹便将其间*卫星击落,且按照原计划击中了其燃料箱。事前,有专家预测命中概率为50%,美军方预测的是80%,在精确预测了良好的发射窗口后,于上午十时左右击中其卫星。
从军事层面来考虑这一事件,美军这也行动无疑是对其“ 掌握太空霸权”的有力证明。1985年美军也曾击落了其卫星,当时是利用导弹的爆炸的冲击力来摧毁卫星,而此次却是利用弹头直接精确打击目标。前苏联也曾击落过核电作为动力的卫星,但并未完全摧毁,部分残骸坠落于加拿大境内。俄罗斯曾以该卫星没有太阳能电池板为依据推测该卫星也是以核电为动力的,事实上该卫星是以肼为燃料的,这是一种对人类有害的物质,这也为美方实施此番行动提供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是为了全人类的安全。这话真可笑,难道你发射此间*卫星也是为了全人类的安全和利益吗?
从冷战以来,美国从未放弃其核战略的全球霸权企图,07年欲在俄罗斯的“后院”部署反导防御系统的初步尝试,近期的巨额军费预算(据消息美军大力研制新型“空基”导弹,当然军费开支并不只为这一项),前几日的新闻又播出“美招收月球工作人员”。这些消息足以调动每个战略家的紧张神经,而且我们能知道的动态消息是非常有限的。
从国关层面上说,援引俄罗斯有关专家的分析,美军方此番行动目的主要有三:1 测试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功能;2 阻止间*卫星自行坠落,以免坠落至某些敌对国家致使情报“流失”、相关技术被“盗用”(事前估计卫星会坠入波兰境内)3 炫耀其军事实力,表明其有实力主导太空霸权。 不难推测,各核大国都会紧绷神经,积极应对此事后的一系列可预测的和不可预测的行为。
美国的霸权魔爪已经伸向外太空了,前段时间有报道说俄罗斯也在北冰洋的某海底插上了自家国旗,阿根廷也欲争取对南极的领土权(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了), 无知的人类无休止地在母亲的怀抱里争夺,相煎何太急啊! 我并不完全认可康德式的国际关系理论,可也为此感到悲哀。 世界的无政府状态是一种认为的定义而已,而联合国改革的愿景就是憧憬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协调全球利益。尽管我不是悲观论持有者,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项事业任重道远。 想想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再强势,再有远见,接近平衡的利益局面也只是暂时或表面上的,那么,世界政府的可行性又有多少是可以精确预测的呢? 当然我很支持这样一种尝试和改革的憧憬,至少我们在做这样一件为了全人类福祉而奋斗的事情。
我想: 各种力量会在某一历史阶段达到相对的平衡的。 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家政府等一些真正直接参与世界事务的主体会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自然本身是和谐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力量会有一种平衡的,但力量平衡状态也不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因为唯物辩证法说:运动才是本质。事务是不断发展的。
有人说:很多国际法和国关理论者过于理想化,有一定道理。我是学商务英语的,报考的是国关,我觉得批评是应当予以足够重视的。 有学者反驳“中国威胁论”,说中国只是争取自己应有的国际地位,这位学者是深受我敬重的,但我还是要表示不认同,这种说法是与周总理提出并得到广大国家认可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不一致的,难道你要回到昌盛的元朝、唐朝和前清吗,延续朝贡体制吗,这种说法是会引来国际舆论反感的,与我国提倡的“和谐世界”思想是不一致的,当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发挥大国的作用,也应当有长远的战略思想理论依据。 美国的学者批评本国是最重最深的,这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学术精神。可悲的是我觉得大多数本国学者还是没能真正的以世界眼光去探讨、评论当前一些事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未让我国的学术提升一个层次。我只是位刚入门的学生,妄评本领域学者乃至学术气氛是需要勇气的。我浅读了《中国学者看世界》这套书的1和4 卷,感到大多数学者也是有此种想法的,王缉思先生的序言建议大家读读。秦亚青先生和王逸舟先生的书也是应当细品的,我对资中筠、陶文钊、金灿荣、门洪华、李少军、袁明等几位学者的论著拜读得较多一些,也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你们多交流,听听你们的心得。
记得陆克文刚当选的时候,央视四套简直让我失望到顶了。报道一直在追究他的汉语说得流利,中文名字的汉语含义,他家人几乎都会说流利的中文(事后证明不是),甚至可笑地推测是否会“亲华”,这种论调,这种思维真是丢人。当陆克文向土著居民道歉的时候,向“被偷走的一代”深表遗憾时,我想起了勃兰特,想起了**。 (不知巴金老先生在世时是否亲眼看到了**博物馆)。真正的务实的传媒应当多报道这类事件而不是无聊地“嚼鸡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