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着电子商务幌子行骗 揭开“蒙卡迪”传销陷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693 更新时间:2007-5-16
有了电子商务,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商品信息、物流配送系统和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有人却打着电子商务的幌子,以推行最新消费理论为借口,从事网络传销这一新型犯罪活动。
诱人网站:
“网络神话”宣扬一夜暴富
小兰在冠县城区做小百货生意多年,2006年3月,她把多年的积蓄和东拼西凑来的10万元现金全部投入,参加蒙卡迪公司网上购物,没想到最终血本无归。
在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份期间,当你在国际互联网上输入“蒙卡迪”字样进行搜索时,便可登录一家名为“蒙卡迪国际连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的网站。该网页称:云南蒙卡迪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合法的大型企业,是香港蒙卡迪的亲密伙伴,是其国内战略营销总部,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涉足于珠宝玉石、根雕艺术等产品的全球销售服务与开发。通过阅读蒙卡迪公司的网站及宣传材料,不难得出结论:参加该公司推行的“卖二送一”经营活动,不仅可以在家里坐等致富,而且还能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
“只要交上1800元,就可以成为公司的会员。如果不买公司的商品,能当场返利600元,公司扣除手续费100元,其余的1200元可参加公司六次返利。每次返利600元,每单业务最终可以返还4100元。”蒙卡迪公司冠县加盟店的负责人之一张苹这样介绍朋友加入蒙卡迪网上购物活动。据了解,至2006年3月3日冠县加盟店被警方查处时,张苹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在冠县发展下线190余人,非法经营数额高达360万。
2006年2月28日,冠县警方接举报:某单位职工张苹,利用网上购物进行融资,数额巨大。民警通过调查发现,这种不用购买商品,当场私返利的做法,与非法传销活动十分相似。又据调查,冠县城区居民宁静做一种化妆品直销生意时,结识了在天津做同样生意的东北人王东。2005年12月初,自称已经当上了云南蒙卡迪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经理的王东,给宁静打电话,邀请她参加蒙卡迪公司网上购物活动,并称,每发展一单业务,业务员能得好处费200元,加盟店得好处费100元。业务员业绩达到100单可免费出国旅游,达到1000单可参加公司分红。高额的回报令宁静怦然心动,她拉上张苹等人,在冠县开办了加盟店。
主犯落网:
三月之内发展数千下线
据警方调查,蒙卡迪公司成立后,短短二、三个月的时间,该传销组织就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共发展了3万余单业务,涉案金额高达5000多万元,涉及受害群众近3000人。冠县警方最先抓获的并不是王东,而是远在云南昆明的刘龙。因为刘龙是云南蒙卡迪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总部设在云南。3月17日民警飞抵昆明将刘龙成功抓获。
几经周折,一个庞大的传销网络展现出来:该传销组织共分为总公司、分公司、加盟店、业务员、客户五个级别的金字塔形的网络结构,至此时,已经发展了下线人员1800余人,达到22000余单,涉案总金额达到3900余万。涉案下线人员遍及北京、山东、吉林等1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山东就涉及济南、青岛、烟台、淄博、聊城等地。
3月27日,王东在天津被警方抓获。8月3日,冠县警方赶到秦皇岛,将秦皇岛分公司负责人张某抓获。至此,蒙卡迪公司的非法传销活动被全部制止。经过半年多的艰难查证,冠县警方将一批涉案人员抓获归案。
揭开谜团:
“国际连锁”竟是空中楼阁
“公司的1000万注册资金是花3.6元从一家中介公司拆借来的,目的是表明公司具有雄厚实力。”在警方的讯问笔录里,刘龙这样交待。
刘龙与王东是通过网上聊天认识的。那时,刘龙在云南从事茶叶批发生意,王东则在天津做一家化妆品的直销。2005年11月,王东夫妻到云南旅游,与刘龙见了面。王东向刘龙谈起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做“卖二送一”网上购物,但苦于没有网络技术支持,急于寻找合作伙伴。刘龙、王东两人一拍即合,商定由刘龙在云南注册公司、设计程序、维护服务器和开发产品,王东则利用自己做直销活动营销网络优势,开拓市场。
2005年12月,刘龙以妻子郑某的名义,在昆明注册成立了云南蒙卡迪科技有限公司。随后与一家手工作坊联系,以每瓶13.5元的价格订购了一批螺旋藻,把货发到天津,由王东向会员发售。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等商品,则是他从科技市场上批发来的。后来,又把注册资金提升为1000万元。经过一番精心包装,蒙卡迪公司俨然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大型企业。
由于受到高额回报的吸引,会员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令王东始料不及,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忙于接受网上报单,大量资金通过银行卡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账户。就连蒙卡迪公司的服务器被警方查封之后,每天仍有大量电话报单涌入……
蒙卡迪公司精心编造的网络致富神话,最终灰飞烟灭。(除民警外,本文涉及人员均为化名) ( 朱玉东 栗彦峰 高玉清) |
|